在解放战争中,要说表现最为亮眼的,当属大将粟裕。从孟良崮战役到淮海战役,粟裕打出了各种各样的神奇操作,而在淮海战役结束后 ,毛主席也毫不吝啬地对粟裕进行夸奖“淮海战役,粟裕居功甚伟!”
不过对于一向淡泊名利的粟裕来说,他都会将这些视为过眼云烟。在1955年的大授勋中,本该在元帅席上占有一席之位的他却三次请辞元帅,最后不得已将他放在大将首席位置。不过即便是这样一位不图名不图利的将军,却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之后,遭到中央的批判。
当时很多人不明白,粟裕这样视功名如粪土的人,为何会走到这一步田地?此时老友陈赓的一席话直接点出了其中的关键“你的所作所为有两个大忌讳,长久以往必将遭受磨难!”
粟裕和陈赓两人都是湖南人,两人最早曾在南昌起义时有过一面之缘。1927年,粟裕在叶挺的部队里担任警卫班长,而陈赓在贺龙的部队里担任营长,南昌起义失利后,两人再次分道扬镳各自分离。
1947年,阔别二十年之久的两人再次相见,此次相见粟裕已经成为陈赓的上级,时光荏苒两人再次回首南昌起义的岁月也是不胜唏嘘。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天里,两人对对方都是神往已久“久闻其名不见其人”,陈赓感慨万千,“早听粟裕战神威名,今日一见果然非虚!”
谁都没想到,被誉为我军五虎将中的两人,再一次相见居然是在解放军医院。1961年,粟裕和陈赓因为身体原因住进了解放军医院,不久前粟裕在军委会议上遭到批判,职位被一撸到底,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得知粟裕正处在人生的艰难阶段,陈赓便想着来劝一劝这位老友。
陈赓在和粟裕谈话时提及,粟裕之所以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因为他犯了两个大忌讳“老兄,人生两个最怕防的错误你都给占了”。第一个,功劳过高受到其他人的猜忌;第二个为人太过耿直,没有一点自己的手段。
1958年,中央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会议的核心内容是整风和整编,在会议进行不久后,粟裕就成为众矢之的遭遇批判,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在领导层面,粟裕和多位元帅的关系极为僵硬,尤其是和主持军委工作的彭老总爆发过冲突。粟裕的职务是总参,彭老总的职务要高于他一个级别,两人在军事方面存在不少分歧,致使两人经常在交流过程中有些生硬的举动。
第二,不少人对粟裕“争权”“越级”的行为进行检举。粟裕性格寡淡,从不自恃功高,在被授予元帅军衔时还主动推辞,这样的人又怎么会争权呢?所以这番论调纯粹是别人扣在他头上的帽子。
第三,粟裕性格内敛、刚直,在军事领域上无人能出其左右,可在性格方面却尤为不足,这一点也使得一些别有用心之辈,能利用这点揪住他的小辫子不放。粟裕遭受这莫名的冤屈一直到去世都没有洗清,直到1994年中央才为他洗清了嫌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