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今天上午,北京市发布了由教委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学校科学教育提质行动。
一是聚焦面向全体,实施学校科学教育提质行动。基于集团化办学育人新载体,一体化设计集团学校科学类课程、课后服务和课外实践活动。强化实验教学,推广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建设“STEM”教育示范课程。
其中特别提到,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好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普通高中阶段积极开展科学类跨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鼓励学校建设学生创客空间和科学创新实验室,融入工程实践和人工智能要素,培养学生包括探究能力、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在内的综合素质。
二是聚焦衔接贯通,实施创新人才发现培育行动。升级青少年创新学院,建立市、区、校三级培养体系,形成灵活弹性的学习成长环境。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智库等共同体。
其中提到,要建立市、区、校三级培养体系,构建大中小贯通的培养链条,形成灵活弹性的学习成长环境。汇集大中小学、校外教育、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建设一批培养基地。鼓励高校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实验室等科技资源,与中小学共建科学教育基地,协同组织科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认识和接触科学的途径。
三是聚焦素养提升,实施科学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要求各学校设立科学副校长,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结对1所科普机构,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加强培养培育科学教育名师。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激励机制,引导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鼓励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
四是聚焦知行合一,实施社会大课堂实践行动。引导社会单位建设科学教育基地,鼓励引进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参与课后服务。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渠道。积极动员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高精尖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结合实际建设科学教育基地,配备设备、器材、图书、软件等,培训专业指导人员。
五是聚焦融合汇聚,实施科学教育资源集成行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推动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设立“科学教育开放日”等项目。引导竞赛活动与科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科学兴趣和特长。
六是聚焦协同推进,实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行动。在北京教科院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坚持“一区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打造100个科学教育特色品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良好氛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