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打响,在我华野官兵的浴血奋战下,国军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就此覆灭。

不过,74师并未就此彻底消亡,在之后,其还经历了两次重建。

也正是因为重建,所以74师在继张灵甫之后,迎来了两任师(军)长,但这两任师(军)长,结局却是天差地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始建于俞济时、扬名于王耀武

74师最早叫74军,始建于1937年。

当年8月,也就是七七事变后不久,淞沪会战爆发,而在与开战后,国军为了指挥上的便利,因此就把部队由原来的主要以师为战略单位,改为了以军为战略单位。

既然把师捏合成军,那肯定就需要几个师合在一起,而74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

成立之初,74军是由当时已经投入战场的51师(师长王耀武)和58师(师长俞济时)所组成,也就是说,最早的74军,下辖只有两个师。

而王耀武和俞济时,也成了74师(军)的灵魂人物。

先说俞济时,俞济时是老蒋同乡,毕业于黄埔一期,与我军的徐向前徐帅、陈赓陈大将都是同学。

淞沪会战爆发前,俞济时任国军八十八师师长,之后八十八师与被我红军歼灭大部的国军五十八师合并,自此,俞济时开始担任国军五十八师师长一职。

而相比于俞济时,王耀武起码在出身上相差不少,但他颇有能力,并且凭借能力很快在国军中脱颖而出,得到了老蒋的重用,最终在1936年升任国军五十一师师长。

两个师合并后,74军的第一任军长,则是俞济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组建时正值淞沪会战期间,所以74军很快就投入战场,并在此战中表现出色,尤其是王耀武的五十一师,表现的尤为出彩,正因如此,74军开始在诸多国军队伍中崭露头角。

淞沪会战结束后,74军又参加了多次战役,较为著名的就是万家岭战役和上高会战,这两战,74军的发挥更为出彩,而该军的威名,也由此打下。

不过在此期间,也就是1939年,由于俞济时高升,所以74军的军长变成了王耀武。

作为74军的首任军长,俞济时在任的时间并不长,并且他在任期间,74军整体的综合战力,在国军中只能说是中等偏上,真正把74军带至国军五大王牌主力序列的,更多的是王耀武的功劳。

王耀武在练兵、统兵以及御下这方面,确实很有一套,而74军在他的手中,也成为了一支与其他国军部队不一样的劲旅。

那么王耀武之后,又是谁担任了74军军长呢?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接任王耀武的是张灵甫,实际上并不是。

在王耀武和张灵甫之间,还有一个人当过74军军长,此人名叫施中诚。

施中诚,安徽桐城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淞沪会战爆发后,因功升任国军五十七师师长。

到了1938年秋,74军扩编,五十七师便被纳入74军编制。

而在王耀武当上74军军长不久,施中诚就再获升迁,这次是成了王耀武的副手,也就是74军的副军长。

1943年年底,也就是常德会战结束不久,王耀武升任国军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他这一走,74军军长的位置就空了出来。

由谁来接任呢?思来想去,王耀武最终决定,让自己的副手施中诚接任,至此,74军迎来了第三位军长。

有人就问了,此时的张灵甫在干什么?实际上,此时的张灵甫,已经进入74军差不多六年了。

张灵甫最早是在国军第一师任职,但在1936年,因为枪杀第二任妻子吴海兰,被迫于舆论压力的南京政府逮捕,原本至少要蹲几年大牢,但在抗战爆发后,由王耀武出面说情,这才把他从大牢里捞了出来。

出狱后,张灵甫自然就去投奔了王耀武,在王耀武的安排下,张灵甫先是任74军51师的上校候差员,之后借助51师成立补充团的机会,张灵甫出任了这个补充团(即51师第153旅第305团)的团长一职。

而从1937年进入74军开始,到1941年截止,张灵甫的职务晋升速度极快,仅在1938年这一年,他就连升两级,先是从团长升任副旅长,再从副旅长升任为旅长。

到了1941年时,张灵甫已经是74军58师的代理师长了。

升职如此之快,背后王耀武(还有俞济时)对张灵甫的倚重有很大关系,而当初也是王耀武把张灵甫从监狱中捞了出来,所以,说王耀武是张灵甫的贵人,一点都不为过。

而到了王耀武升迁后,也就是施中诚任74军军长时,张灵甫则是74军的副军长兼58师师长。

因此,当施中诚改任国军第100军军长后,74军下一任军长的人选,毫不意外的就必然是张灵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孟良崮覆灭后重建

孟良崮战役打响时,74师并未全部上阵,还有一部分官兵在后方。

其中,时任74师的副师长邱维达,就因当时在南京将官训练班参加集训,所以也就没能去前线,不仅是他,另外还有大约两千多的伤兵也在后方医院。

不仅如此,在张灵甫带着74师主力上孟良崮时,考虑到地形险要,重武器上不去,因此就把师直属的榴弹营、坦克营以及运输营这些部队,全部留了下来。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底子,才得以让74师在孟良崮战役后重建。

当年5月,经华野攻坚,张灵甫与74师主力被歼灭,国军方面在得知这一消息大为震惊,而作为74师的老长官王耀武,更是痛惜至极。

之后,在王耀武的建议下,南京方面同意重建74师,而对于新任师长的人选,王耀武力荐了邱维达。

之所以会力荐邱维达,一来,他早在1928年时,就开始追随王耀武左右,二来,邱维达毕业于黄埔四期,毕业后也经历不少大小阵仗,表现还算可以。

更重要的是,邱维达本身就已经在74师任职,并且还是副师长,由他出任师长也能服众。

得到南京方面的许可后,邱维达开始着手重建工作,他先是去了孟良崮战场,除了搜罗战死的军官尸体外,同时也收拢了不少74师的残兵。

这其中,不乏有原74师的军官,仅团级以上的,就有6个。

加上残兵,邱维达前后居然收拢了差不多两千余人,而这些人都是百战之兵,有他们作为底子,加上后方养伤的伤兵等,这一个旅的规模就有了。

而邱维达也是个深通人情世故之人,他知道74师要想真正完成重建,以及重建后的装备、武器等能够配发到位,核心人物就是当时任国军山东主席的王耀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兵力收拢的差不多时,邱维达重建的第一个番号,就是74师51旅。

要知道,当初王耀武发迹的部队,就是74军51师,所以邱维达此举,令王耀武极为满意,随后,他为了支持邱维达,十分大方的将自己所指挥的国军山东警备二旅送了出去。

这么一来,74师就有了两个旅的规模。

而在王耀武大力支持的同时,作为74军的创建人以及首任军长俞济时也没闲着,经他活动,国军广东警备旅也被划入重建后的74师编制。

至此,74师恢复了覆灭前的3旅规模,而此时距离其覆灭,也就仅仅过去不到半年的时间。

完成重建后,邱维达率74师开赴安徽滁州整训,但还没整训多久,南京来紧急来电,要求邱维达去面见老蒋,干什么呢?很简单,让74师上前线。

尽管邱维达一百个不愿意,同时也申明了部队训练时间太短,但奈何老蒋一再坚持,所以,邱维达不得不硬着头皮去了徐州。

1949年1月,此时淮海战役已接近尾声,包括74军(1948年由74师改编为74军)在内的国军部队被包围在陈官庄一带。

期间,邱维达曾尝试过率部突围,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他本人也因此被俘。

被俘之后,邱维达并未与杜聿明等人一起进入功德林,而是在1950年3月,被分配到分配到华东军政大学(即后来的南京军事学院),在这里担任教员。

到了1958年,邱维达被调入地方工作,先后担任过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政协委员以及常委等。

1988年,邱维达在南京病逝,享年9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凄凉离世的最后一任军长

相比于邱维达的境遇,74军的最后一任军长劳冠英的结局,就凄凉太多了。

劳冠英毕业于黄埔五期,按照这种资历,别说能当上74军军长,就是进入74军当一个旅长都很难。

事实上在最初,劳冠英还真是与74军没丝毫关系。

淞沪会战时,劳冠英时任国军61师183旅366团团长,这个职务,还是得益于时任74军军长的俞济时,当时俞济时想在61师里面安插一些自己的势力,因此就借着劳冠英在淞沪会战中作战有功为由,把他安排了去61师。

结果,因为劳冠英在这方面实在是不太擅长,加上人又比较老实,因此处处受到时任61师师长钟松的限制,这么一来,俞济时的目的自然无法达成。

无奈之下,俞济时将劳冠英调到了74军,任74军58师第174旅旅长。

但没过多久,俞济时高升调走,王耀武接任,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由于资历不深,加上俞济时的离开,因此劳冠英自然就无法在74军中立足。

最终,劳冠英被调离74军,好在俞济时没有忘记他,把他调到了自己的老家也就是浙江,去担任国军暂编35师的师长。

说是师长,实际上这个暂编35师,就是地方部队,并且由于久无战功,导致在抗战结束后,该部队番号随即就被裁撤,而劳冠英也就此失去了工作。

不过,总算俞济时对劳冠英多有关照,在他的安排下,劳冠英又去了长春,这次是当长春铁路警察局局长。

但这个职务劳冠英也没坐多久,随着辽沈战役的结束,国军在东北全线溃败,因此劳冠英也只能又一次丢了工作。

之后,劳冠英就回到南京闲居,当时他就以为,自己估计在一段时间内,要一直这么闲着了,即便有工作,也是那种闲职,但没想到的是,一个重任意外的降临。

1949年2月,劳冠英接到俞济时的电话,说是老蒋要召见他,而一头雾水的劳冠英在去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莫名其妙的就成了74军军长。

不用说,这肯定是俞济时的推荐,毕竟当时74军除了战死的,剩下的包括王耀武和邱维达,乃至绝大部分74师的官兵,都成了俘虏。

而劳冠英不仅是74军的老人,并且也算是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因此,俞济时就推荐他作为74军军长,来负责重建工作。

但今日不同往昔,这个时候重建,劳冠英面临的困难极多,好在经过一番折腾后,总算是把74军的基本架子搭起来了。

当然,要是与邱维达重建时的规模比自然是比不上,但不管怎么说,74军算是又死灰复燃了。

之后,74军被划入李延年的6兵团,并奉命防守宁德、连江一带,而此时的74军战力早已不如曾经,所以不出意外的被我军歼灭大部,仅剩五千余人逃往妈祖列岛。

由于作战不利,劳冠英遭到了老蒋的严厉训斥,并且,74军的番号也被下令裁撤,至于剩下的五千余人,全部编入李天霞的73军序列。

至此,这个曾经在抗战时期风光无限、在解放战争时期令我军颇为忌惮的74军,彻底消失在历史之中。

而劳冠英本人,在74军番号裁撤后,经历可谓是相当凄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劳冠英与原74军军部的二十几个人被滞留在了平潭岛上,之后因我军对周边不断炮击,劳冠英等人无奈之下,只得冒险徒步撤离,最终幸运的遇到了一艘国军军舰,几经辗转后这才去了台湾。

而到了台湾,劳冠英被冠以“作战不力、克扣贪污军饷”等罪,并遭到监禁,经过家人不断奔走和申诉,查明劳冠英其他罪名无效,只有作战不力属实。

之后,经过陈诚的直接干预,劳冠英被宣布无罪释放,但必须强制退出现役。

这么一来,劳冠英就成了一个普通人,自然也就没有了收入和薪水,为了生活,劳冠英不得不变卖家中物品,在木栅(今台北东南的一个小镇)开了一家杂货店为生。

由于生活压力太大(劳冠英有八子三女),因此劳冠英过得十分拮据,晚年时疾病缠身却无钱医治,最终在1977年病逝,终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