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5日的北京时间10时32分31秒,将迎来了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寒”。“二十四节气”我国上古农耕时期的先民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是一套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
早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我们先人就采用“平均时间法”(又称平气法)划分节气。当时,用立杆测影(土圭),将黄河流域测定日影最长、白昼最短(日短至)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均分24等份,每个节气间隔时间15天。
这套办法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那时,“二十四节气”始于冬至,终于大雪。后来到了明末清初的1645年,开始采用“定气法”划分节气;具体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确定节气。
所谓“回归黄道”就是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中的运行轨迹。古代为了描述方便,把天空假想成一个巨大的球,这就是天球;然后把太阳每年在天球上的运行轨迹,称作黄道。所谓的黄道吉日,就是指的这个黄道。
太阳在天球上绕行一周后将回归起点,这一周就叫做太阳黄经;把这一个圆周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一等分就是一个节气。这套办法,以春分点为黄经0度,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和春分时、太阳处于黄经0度的位置对应的,是太阳垂直照射在赤道上;和小寒节气对应的,是太阳处于黄经285度到300度位置的一段时间。过了小寒,再经过大寒、立春、雨水、惊蛰4个节气,太阳将完成这一轮的回归,到达这轮的360度、下轮的0度位置,进入下个春分。
小寒节气之后,就是大寒;听起来,似乎大寒应该比小寒更冷。但其实上,对于我国而言,小寒标志着进入了当年最冷的时期,俗话有说““小寒大寒,冷成一团”。
今年进入小寒时、值“二九”第7天,两日后的1月8日将进入“三九”,整个“三九”都在小寒节气内。大家知道,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也就是所谓“冷在三九”。
在小寒这个节气里,标志性的三个物候现象分别是: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鸲。所谓“物候现象”,是指一年当中的不同时间段,动物、植物在生长生活方面的主要特征,以及水文、气象现象的主要特点。
消寒图
第一侯(前五天),“雁北乡”的意思是大雁已感受到了阳气的萌动、开始向北迁移。其中的“乡”,是趋向之意。
第二候(中间五天),“鹊始巢”的意思是喜鹊开始筑巢、准备繁衍后代。
第三侯(后五天),“雉始雊”的意思是雉鸠开始发出鸣叫,寻找爱情的春天。雉(zhì)是野鸡,雊(gòu)为求偶鸣声。
小寒时的习俗,平民有“吃菜饭”、“吃黄芽菜”、“吃糯米饭”等;而在文人当中,则流传一个文雅的玩法,就是从冬至时开始、画“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的具体玩法就是:准备九个九笔画的字,每天写一笔、逐日添加,直到九九八十一笔完成时,数九寒冬也就过去了。这种游戏也叫“管城春满”,管即笔管的意思。对于早年间的文人来说,这可算得上寒冬里怡情养性之道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