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你就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
哪怕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相信也曾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刷到过这段振聋发聩,却又充斥着令人窒息的绝望的片段。
画面出自电影《我不是药神》,这是一场关乎生命、道德与法律的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上映于2018年。
主要剧情
主角程勇本是个穷困潦倒、经营着印度神油店的中年男人,父亲身患重病,交不起高昂的手术费,前妻要带儿子移民,自己的生活一团糟。
机缘巧合下,他得知印度有一种仿制抗癌药 “格列宁”,药效与国内正版药相差无几,价格却天差地别。为了赚钱,他走上了代购印度药的道路。
一开始,程勇只是单纯想赚钱翻身,他找到几个帮手,有患了慢粒白血病的吕受益,他乐观幽默,即便被病魔缠身,也总是笑脸相迎,希望能通过便宜的药延续生命,看着家人幸福;
还有刘牧师,一个善良、虔诚的基督教徒,原本只想救人灵魂,却无奈卷入这场现实的 “救赎”;
黄毛彭浩,看似叛逆不羁,总是顶着一头黄毛,沉默寡言,但内心炽热,因患病背井离乡,对程勇从最初的抵触到后来的死心塌地。
程勇的 “假药” 生意逐渐做大,可也引来了麻烦。警方开始大力追查,正版药企也施压。
在重重压力下,程勇害怕了,他选择放弃代购,拿着赚来的钱开厂,想过上安稳日子。
但命运弄人,吕受益病情恶化,因吃不起药而离世,这给了程勇极大的触动。他良心觉醒,决定重新为病友们代购药品,哪怕亏本、冒着坐牢风险也在所不惜。
此时,他的团队再次集结,大家齐心协力,只为给病友们带去生的希望。然而,法网恢恢,程勇最终还是被抓,但他的行为赢得了病友们的敬重,也引发了社会对高价药问题的深刻反思。
主要角色分析
1.程勇
剧情转折犹如命运的急转弯,令人猝不及防。程勇从一个自私逐利的小商贩,转变为舍生取义的 “药神”,这背后是目睹病友死亡后的人性觉醒,是对生命的敬畏战胜了对牢狱之灾的恐惧。
程勇的性格极具层次感,起初的他市井、狡黠,带着底层小人物的无奈与精明,徐峥把这份烟火气演绎得淋漓尽致。后来的他坚毅、果敢,眼神中透露出的决绝让人动容。
2.病人吕受益
吕受益的乐观是对抗病魔的武器,王传君用细腻表演,将患病后的虚弱与对生的渴望完美融合,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轻声的调侃,都藏着他对生活的眷恋。
3.刘牧师和黄毛彭浩
刘牧师,善良且有原则,他的加入为影片增添了一抹温暖的宗教色彩,在道德与现实的冲突中,努力寻找平衡。
黄毛彭浩,外表冷酷,实则重情重义。
他用生命保护了程勇,章宇演绎出角色内心的柔软与热血,那最后看向程勇的眼神,饱含不舍与信任。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角色就是周一围饰演的警察曹斌,同时也是剧中程勇的小舅子。
4.警察曹斌
警察肩负着维护法律尊严、打击违法犯罪的职责。
在影片中,他接到上级命令,全力追查印度仿制药的走私渠道,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从职业角度来说,必须铁面无私。
曹斌在警队里是个有能力、有冲劲的警察,面对假药案,一开始就毫不犹豫地展开调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严格遵循法律程序办事,这是他身为执法者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当他们深入了解到病友们的悲惨处境,知晓这些所谓 “假药” 实则是病友们的救命稻草时,内心陷入了挣扎。
曹斌在接触众多白血病患者后,看到他们被病痛折磨,因为吃不起正版药只能寄希望于印度仿制药,甚至有的患者为了保护药源不惜以命相搏,他的良知被深深触动。
他开始质疑,自己如此执着地追查,是不是真的在做正确的事?这种法律与人性的冲突,让他左右为难,是警察形象矛盾的核心体现。
从推动剧情发展来讲,警察的追查行动是一条关键线索。正因为警方的步步紧逼,程勇才会在压力下有了第一次放弃代购的选择,使得剧情出现重大转折。
如果没有警方这股外在压力,程勇的故事或许会平淡许多,电影的张力也无从谈起。
警察角色还起到引发观众思考的作用。他们的矛盾让观众不得不直面法律与道德的碰撞。
我们看到警察们在执行任务时的无奈,也促使我们去反思,在现实生活中,当冰冷的法律条文与温暖的人性诉求相悖时,究竟该如何抉择?
这不仅是电影里的困境,更是社会现实中时常会遇到的难题,警察形象并非单一扁平,他们的矛盾与挣扎丰富了剧情,让影片的深度和现实意义陡然提升。
- 假药贩子王长林
假药贩子在影片中有鲜明的特征,他们唯利是图,眼中只有金钱。
张长林一出场就尽显狡黠,他深谙市场门道,知道印度仿制药的利润空间巨大,便不择手段地想要垄断这门生意。
他利用程勇的胆小怕事,威逼利诱,以高价接手了程勇的渠道,全然不顾病友们的死活,将药品价格大幅提高,只为填满自己的腰包,这种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
可是另一方面他世故圆滑,善于周旋。张长林混迹江湖已久,面对各种状况都能应对自如。在和程勇谈判时,他软硬兼施,时而笑脸相迎,用金钱诱惑;时而又面露凶光,以程勇家人的安危相要挟,把程勇拿捏得死死的。
面对警方追查,他也有自己的一套,懂得隐匿踪迹,试图逃避法律制裁,十足的老油条形象。
再者,假药贩子身上还有一定的 “江湖气”。张长林虽然作恶多端,但在某些方面又遵循着他自己所谓的 “江湖规矩”。
比如他在被抓后,并没有供出程勇,还留了一点余地,这看似矛盾的行为,其实是他复杂人性的体现,在唯利是图的同时,也想留条退路。
程勇原本只是个小打小闹、想赚点快钱的底层人,假药贩子张长林的强势介入,让他被迫退出代购,拿着钱回归 “正轨” 生活。
这一情节转折为后续程勇的良心觉醒、二次出山埋下伏笔,使得故事跌宕起伏。
假药贩子的存在加剧了影片的矛盾冲突。一方面是病友们渴望低价药救命,一方面是假药贩子哄抬药价、谋取暴利,这种矛盾将电影中的现实困境展现得更加残酷,让观众对病友们的遭遇愈发揪心,也进一步深化了电影关于生命、利益与道德的探讨主题。
起初程勇和假药贩子有相似之处,都为了钱涉足药品生意,但后来程勇在经历种种后,走向了舍生取义,与假药贩子的自私自利形成鲜明对比,让程勇的人物弧光更加耀眼。
剧情之外的反思
这个电影揭露的最绝望的事实是,整部电影里没有人是错的。
正版药企为了收回研发成本,药就会很贵,不然药企不开发新药病人也会没药吃;警察只是在维护法律与秩序,不然盗版横行,就没人去研发新药了;病人本身没那么多钱,他们只是想活命但是买不起药。
一部好的电影足够打动人心,我想已经能够说明其成功,跟何况这部电影在正视历史,体现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列入医保范围,我们国家的医疗体系也逐步健全,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健康如意,无灾无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