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研读有关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也结合自身经历总结了一些个人的想法与认知。我时常想写点关于教育孩子的内容,但又有些胆怯,担心自己的见解给他人带来不良感受与影响。反复思量后,还是决定动笔,说不定能产生一些有意义的想法呢!

在中国,大多数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期望他们未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能获取高额收入,过上轻松惬意的生活。然而,这类人在中国所占比例较小,大多数人还是普普通通的,日子过得颇为艰辛。所以,对于普通家庭的父母而言,想培养出特别出色的孩子并非易事,但我们又不愿孩子重蹈我们的命运,那该如何是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多认同,少否定

在许多老一辈人的眼中,孩子从未被视作独立的个体,他们总是将孩子当成养老的工具,视为自己人生的附属品。大多数老一辈父母的控制欲极强,总是向孩子强行灌输自认为正确的东西,逼迫孩子接受他们固有的思想。当孩子提出反抗,或者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他们往往会粗暴地打压反抗,或者凭借家长的权威否定孩子的想法,迫使孩子屈从于他们的威严之下。

这样教育的后果是什么呢?孩子会变得沉默寡言、小心翼翼,会刻意隐藏真实的自我,会以父母喜欢的模样来表现自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呢?他们会变得顺从、乖巧、敏感、缺乏自信,会主动讨好他人,时刻在意他人的感受,害怕被否定,缺少独立意志与独立精神,活得痛苦却又无力改变。

老一辈人都喜欢乖孩子,可乖孩子的一生,往往是痛苦的一生,没有自我,没有精神追求,没有快乐,没有幸福,有的只是默默忍受,默默接受生活的折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习惯了逆来顺受,最终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

对于孩子,一定要多认同,少否定,要鼓励孩子拥有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建立起独立人格,培养他们的独立意志与独立精神,这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勤思考,多尝试

老一辈的多数父母,人生是失败的,也是不成功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未曾接受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在起跑线上就已落后。可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人生失败,更不认为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有误,在教育孩子时依旧坚守以往的教育观念与思想。他们不希望孩子过多思考,不鼓励主动学习考试之外的知识,更不支持孩子主动尝试落实自己的想法,只期望孩子依照他们过去的方式成长,然而这是错误的。

如此一来,结果便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欠佳,长大后一旦遇到问题就退缩,碰到困难就想逃避,遭遇麻烦便手足无措、心绪慌乱。为何会这样?正是因为从小受到这样的教育,导致他们丧失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脑被过去的教育方式所禁锢,无法通过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清楚有哪些方式可行,所以遇到问题,只会选择逃避。

这便是有些人在职场上一直表现平平,始终无法获得职位与收入提升的原因,有些人一辈子下来,毫无进步,收入也与最初持平。所以,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多思考,多尝试,这样他们未来才有应对变化的能力,才有资格参与未来的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多引导,少说教

老一辈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采用说教的方式,不断重复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却很少引导孩子自行思考和探索。这种说教式的教育,往往令孩子感到厌烦和抵触,使得孩子难以真正理解和接纳父母想要传达的信息。

作为父母,应当多引导孩子,减少说教。当孩子面对问题或困惑时,父母不应直接给出答案或强行要求,而是通过提问、启发等方式,协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比如,当孩子在学习上遭遇困难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一同探讨可能的解决途径,而非简单地说“你要努力学习,不然就考不上好学校”。

少说教,并非完全不说教,而是要留意说教的时机和方式。在孩子情绪激动或者明显不愿倾听的时候,强行说教只会适得其反。而在恰当的时候,以平和、理性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会更易于接受。

引导孩子能够培育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具备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去应对。而过多的说教则可能压抑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使他们丧失探索和尝试的勇气。

总之,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多认同、少否定,勤思考、多尝试,多引导、少说教。唯有如此,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助力他们成为拥有独立人格、善于思考、敢于尝试、能够自主解决问题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顺遂和自信。当然文章纯属个人之言,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