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

小时候我们盼望过年,穿新衣,戴新帽,品美食,见面就是一声恭喜。

可是2025年的春节即将来临,小时候盼望的场景却似乎没有来,一些传统的东西也真正弄丢。

社会上有几个反常的现象,和往年大不一样,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关心电视节目、联欢晚会的人少了,大家进入了海量信息的时代。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 年中国智能电视交互新趋势报告》指出:2016 年中国电视的开机率为 70%,到 2022 年这一数据跌破 30%。

电视机的打开频率,断崖式下降,说明看电视的群体,正在减少。

也许你家的电视机,大半年都没有开机了。

一部分家庭,在房子装修的时候,都没有准备买电视了。

有人说:“电视机打开的方式,越来越麻烦,要几个遥控器。”

有人说:“打开电视看广告,何必呢?”

还有人说:“电视机网络越来越复杂,你想看电视,还不一定看得到,处处收费。”

其实,我们有了智能手机之后,选择的娱乐方式多了。并且我们已经进入了海量信息的时代。

有一个新词语,叫“信息节食”。

在信息过剩的情况下,你往往懒得主动关注什么,而是社会推送什么,你就看看。

关于过年的时候,有什么好节目,联欢晚会是什么内容,你早已不关心了。或许你都没有打算在除夕夜,打开电视。

02

使劲买买买的人少了,大家的钱不好赚,都开始理性消费。

在口罩刚刚摘下的那一年,很多人期盼过年的时候,欢聚一堂。

见面第一句话:“你阳了吗?”

大家以为,口罩摘下来,人口流动起来,赚钱会容易很多。事出反常,大家觉得攒钱更难了。

也许在过去的一年里,你都失业了,房贷都不知如何应付。

多少人,匆匆忙忙一整年,却没有赚到钱,还负债累累。

一些有钱的人,也开始扎紧口袋过日子,考虑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

如果你没有几个钱,那么你还到处买年货,基本上是不会了。

另外,我们平时的生活水平也不错,到了过年,也没有饥肠辘辘的感觉,买年货的需求正在下降。

城镇化水平提高,在城里过年的人多了,也就说明购物越来越方便,大家不喜欢囤货。

个个都理性,这消费就非常难以兴起。过年的吃喝,穿戴,也许和平时,已经没有两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农村的集市,城里的美食街都比往年冷清不少,大家对节日氛围的期待降低很多。

作为70后,我小时候和父母去赶集,发现农村的集市,到过年的时候,也会人山人海。

大家都互相提醒,要当心扒手,要避免孩子走丢。

一些城里来的年货,把农人的心都吸引过去了。

反过来,城里的农贸市场,格外热闹,多了很多农村的年货,味道很正宗,有乡愁。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放鞭炮,准备年猪,大家都很期待。

一晃就过了几十年,城乡的差距在缩小,交通越来越方便。一大批农村人,开着小车,到城里购物,每天都可以。

一些农村,集市已经撤销了,没有赶集日。人也进城去了。

一些城里,在过年前一个月就开始推年货,一点新鲜感都没有。

关键是,每年都是喜气洋洋的,都大鱼大肉,都穿戴整齐,让人产生了“审美麻木”。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

曾经的我们,新衣服,美食,对联,都是很稀奇的。现在什么都有,随时都有,那就不稀奇了。

对于不稀奇的东西,人就没有了好奇心,不去期待。这过年的氛围如何,懒得理会。

04

走亲戚、拜年成为了一件烦心事,大家不约而同地缩小社交圈。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走亲戚拜年,是很喜欢的事情。在亲戚家住一晚,很常见。

大家没有多少钱,也没有很多的寒假作业,工作也不多。因此时间多得是,还可以浪费。

过年之前,要去长辈家“辞年”;初一之后,要去拜年,形式很复杂,却乐在其中。

现在呢?外出打工的人多了,大家都开车回来,或者好不容易抢了一张车票,回到家。

年后,多少人抢了车票,一定要准时去打工。

过日子,越来越忙碌,越来越注重个体的发展。因此,亲戚互帮互助的情况,就不多了。

上班压力大,假期不多的人,对于走亲访友,都是很烦躁的。还没有到过年,就开始计划如何走亲戚,要耗费几天。

如果是要加班,走亲的环节,也许早省去了。这亲戚,见不见面,也就那样。

在社交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你有用了,不愁没有圈子;你没用,认识谁都没用。

精准社交,在当下是很重要的。海量社交,就是麻烦了自己,也费力不讨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任何事情,都在推陈出新;任何一个人,都要与时俱进。

对过年的习俗,不得不承认,我们都在慢慢更改,把大吃大喝变成节俭生活;把过年走亲访友,变成随时联系;把使劲购买,变成按需购买;把张灯结彩,变成日常风景;把依靠他人,变成依靠自己......

只要你有心,随时随地都如同过年一样;千万里之外的人,都可以送上祝福,实际帮助。

真的没有必要,如穷苦年代一样,每到过年,使劲消耗。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