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企又大获全胜了,大批外资药企退出中国集采这事,表面上看是中国药企赢了,但背后或许是患者和打工人双双落败的局面。
咱先聊聊为啥外资药企要退出这次中国集采。大家听说过“价格屠夫”这个词吧?这次中国的集采堪称全球医药市场的价格屠夫。举个例子,同一款药,比利时某药企报价 300 块人民币,而国内某药企的仿制药只需 20 块。15 倍的差价,一份外卖都比 20 块贵。你说这让外资药企在这次集采里咋混,只能选择退出。
这背后不只是价格便宜的问题,咱还得琢磨外资药企那 300 块到底贵在哪了?
我觉得答案就俩字:研发。一款外企的原研药,从实验室到上市,少说要花 10 年,投入至少 10 亿美金,而国内的仿制药呢,只需做到化学等效,研发成本可能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外资企业哪可能做赔本买卖?所以他们无奈选择退出。
另一个问题紧跟着来了,药变便宜真是好事吗?其实外企退出对谁影响最大?表面看是外资药企受损,但真正买单的是患者本身。
首先,患者的选择变少了,随着原研药退出市场,市面上只剩各种仿制药。虽说仿制药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可每当问患者,多数人都会说原研药可能更好用。但他们没别的选,只能退而求其次用仿制药,担着那一点点风险。
第二个影响是医疗的两极分化。其实这些外资药企没完全退出中国,只是从中国集采市场转向了高端市场,比如私人医院。咱都清楚,只有有钱人能负担得起原研药,穷人只能买仿制药,于是慢慢的,健康这词就成了有价格的标签。
第三个影响,也是我最担心的,是创新药的未来。好药优先给中国这事会变得越来越难。外资退出中国集采,你以为只是简单退出市场?
其实这是个信号,意味着中国市场不再值得外资药企投入。以后当你急需一款救命新药时,会发现中国拿到这药的时间比其他国家晚好几年。那中国患者得等到啥时候呢?所以咱这场胜利,中国药企的这场胜利真算胜利吗?患者真切实享受到这次集采的成果了吗?还是说以后咱衡量啥都只用价格高低,这真值得咱好好琢磨琢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