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元年(1426年)十月,正忙着处理汉王之乱后续影响的明宣宗,突然接到一封来自河南南阳府的讣告,奏秉唐王朱琼烃(音tīng或jǐng)于当月初一薨逝。这位皇帝陛下自幼由祖父明成祖亲自培养,行事酷似乃祖,人送外号“小太宗”。对待宗室,比祖父更冷酷,也更直接,上年嫡亲叔祖周王朱橚薨逝,也只为其辍视朝二日,何况朱琼烃这位素未蒙面的小堂叔,依例辍视朝二日便算了事,好在给了“靖”这个盖棺定论,也算稍稍给予了几分哀荣。
明宣宗剧照
唐靖王去世时年仅21岁,虽已定下亲事,可不足一年间紫禁城中的那把金交椅接连换主人,以至于到死都未能完婚。事后,准王妃高氏自缢殉情。所以没能留下子嗣,唐藩大宗一脉就此绝嗣。
“唐王琼烃薨。王,唐定王嫡长子,永乐二十一年八月袭封,薨年二十有一。讣闻,辍视朝二日,命有司治丧葬,遣官赐祭,谥曰靖。初,选汝州郏县人高盘女为王妃,未颁册而薨,女闻之自经。上嘉其志节,特命追封唐王妃,赐祭、治丧葬悉如礼。”(《明宣宗实录》)
好在唐靖王的老爹、唐藩始封君唐定王朱桱(音jìng)尚有二子在世,可以承袭王爵。然而明宣宗就册封问题一拖再拖,直到宣德三年才重新册封唐王,新唐王的人选为朱琼烃的四弟朱琼炟。其上还有个三哥朱琼燀(音chǎn、dǎn或chàn),为何爵位会由他来承袭呢?
大明首位兄终弟及的嫡子
朱琼炟(音dá),生于永乐十年(1412年)四月十四日,为唐定王朱桱的嫡四子,生母唐定王妃吴氏。
永乐十三年(1415年)八月,唐定王朱桱病逝,朱琼炟年久4岁。永乐十六年(1418年)七月,唐定王妃吴氏去世,朱琼炟时年7岁。小小年纪先是失怙,紧接着失持,只剩下兄妹几个相依为命。
关键皇帝四伯对唐藩的照顾口惠而实不至,唐定王去世时特地给予辍视朝十又五日的哀荣,可当时大侄子朱琼烃年已10岁,完全满足袭爵的最低年龄限制,可就是拖着不封,直到八年后的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八月,才勉强册封其为新任唐王。
至于朱琼炟与三哥朱琼燀,虽然实录记载了其出生及大名:“戊辰,唐王桱第四子生,赐名琼炟”。给人的感觉是一出生就获得了赐名,实则属于补记。直到宣德元年(1426年)九月,在大哥唐王朱琼烃的奏请下,才被大侄子明宣宗赐名,朱琼炟时年14岁,朱琼燀则年已15。
唐王府遗存:王府山
这么大年龄才获得赐名,本身就比较少见,何况他们所处的时代是明初,而非宗室人口大爆炸的明末。当时宗室成员人数稀少,每个人都是朱明皇族开枝散叶、发展壮大的象征,因此虽然削藩处于正在进行时,但某些方面还是会给予优待。只能说失去长辈护持的唐藩,在宗室之中的确属于小透明。
次月,唐王朱琼烃薨逝,准王妃高氏都未获得册封,子嗣自然更无从谈起,大宗毫无疑问的就此绝嗣,兄终弟及已是必然。刚获得赐名的三弟朱琼燀、四弟朱琼炟成为唯二人选。
朱琼燀虽年长于朱琼炟,可身份上吃了大亏,他是庶出,而朱琼炟则是嫡出。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嫡长子继承制,朱琼炟伦序高于三哥,成为唐王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不过大侄子对宗室吝啬之名显然不是盖的,明知朱琼炟这位小叔叔已然可以袭爵,就是给他拖着不办,直到宣德三年(1428年)三月,才命行在吏部右侍郎黄宗载、鸿胪寺丞焦循为正副使,持节赴南阳册封16岁的朱琼炟为唐王,同时封朱琼燀为新野王。
这不是大明藩国第一次发生兄终弟及,此前秦藩有过一次兄终弟及事件,更确切来说是弟终兄及。第三代秦王秦僖王朱志堩(音gèng)为秦隐王朱尚炳的嫡四子兼唯一的嫡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薨逝后,因无嗣由庶长兄渭南王朱志均袭爵。加上与朱琼炟同时受封的第五代秦王朱志(土絜),大明开国以来已发生三次兄终弟及,但唯有朱琼炟兄弟都属于嫡出,是以他是大明有史以来首位兄终弟及的嫡子。
同年八月,朝廷册封东城兵马指挥宋真之女为唐王妃,西城兵马副指挥庄才之女为新野王妃。
身娇体弱
唐定王朱桱本人病逝时年仅30岁,继任的唐靖王朱琼烃比父王更不堪,才21岁便追随而去。老三新野王朱琼燀也没能活过老爹,正统元年(1436年)七月,一场风疾便要来他的命,终年25岁。
朱琼炟这位新任唐王,虽然强于父兄,可身体素质也极其低下,属于典型的身娇体弱。
古代御医剧照
正统三年(1438年)九月,朱琼炟奏称自己罹患重病,府中良医正、良医副等医官尽数出缺,请求朝廷派员医治。明英宗闻讯立马选派御医星夜兼程奔赴南阳进行救治,同时下旨补全唐藩良医所医官。
“癸巳,唐王琼炟有疾,请医调治,且言良医正副俱缺。上命遣医者驰驿往视,所缺良医正副俱铨补之。”(《明英宗实录》)
结果次年七月,朱琼炟又奏称自己罹患足疾,不良于行,请朝廷再施援手。明英宗当即从太医院中选派医术精湛者,带着上好的御用药材前去医治。
然而正统五年(1440年)三月,朱琼炟又因疾病上疏求援。明英宗只得继续遣医施药。这次救治过后,唐王殿下总算的病痛总算缓减了数年。
及至正统九年(1444年)闰七月,明英宗再次收到唐王的奏疏,称自己旧时罹患的风疾承蒙陛下赐医治疗,得以痊愈,可时下再次复发,且病情愈发严重,请求陛下再施援手。没奈何,皇帝陛下只能再次派人携带药品前去医治。
这次以后,实录中再无朱琼炟因病痛求援的记录,约莫是痊愈了。父子几人皆如此,只能说朱桱的基因有问题,估计带有什么遗传类疾病。
明宣宗虽然对朱琼炟袭爵有所拖延,但自其袭封后,对唐藩的态度还算可以,特别是明英宗即位后更是多有优待。
明代的卫所制度脱胎于唐代的府兵制,讲究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讲究“养兵百万,不费国家一钱”。护卫军只属于藩王,地位特殊,可依然逃不脱屯田纳粮的义务,一般会分出一定比例的护卫官军专司屯田。但对藩王而言,这显然是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一种浪费,往往会找各种理由回收这部分护卫。
宣德九年(1434年)十月,朱琼炟奏称,本府家庙及居室需要修缮,请求朝廷暂免南阳中护卫一千五百余人的屯田工作,回府负责此项工作,待完工之后再行屯种。获得明宣宗的恩准。
明军剧照
修缮工作终有结束之日,这么多可以免费使用的壮劳力放回去多可惜。朱琼炟围着王府东瞅瞅西瞧瞧,最终发现这王府怎么就这么残破呢,得了就修它吧。遂向朝廷提出欲修缮王府。
此时明宣宗已驾崩,宝座上坐着的是尚在冲龄的明英宗,主少国疑,主政的张太皇太后秉承着一动不如一静的原则施政,以稳定政局。对诸藩的奏请也多以积极回应为主,正统元年闰六月正式批复同意朱琼炟修缮王府的奏请。
正统四年(1439年)闰二月,朱琼炟又奏称本府祭器、仪仗等,使用日久,早已损敝不堪,请求有关部门派员协助修治,同时提出打算自行购买相关物料。朝廷派人修治自然无需他出人出力,自行购买物料,又可以从朝廷手中获得一笔钱财,端得是好算计。
随着明英宗在位日久,权势也得到巩固,不再如此前那般好说话,对组织人手之事,被以“河南之民连岁艰食,不堪科扰”为由所拒,只同意他自行购买相关物料。
同一时间,朱琼炟还奏请朝廷给自己增禄。原因很简单,唐定王朱桱在世时岁禄为一万石,其中本色三千石,其余折色。他去世后岁禄住支,唐靖王袭爵后年余间未曾额定岁禄,之领受三百石的养赡米,结果明仁宗给诸藩增禄时,唐藩闹出了二千比一万大的笑话,历代唐王对此耿耿于怀,一有机会便会奏请增禄。
在他的奏请下,朝廷于当年五月同意给唐王增禄,新增额度为二千石,等于是直接把唐王岁禄翻了一倍,只不过新增的岁禄皆为折色。当然有总比没有好,何况有了额度,也方便后续奏请调整。
“戊辰……增给唐王岁禄二千石,俱折钞。洪武间,唐王岁禄一万石,后因撙节岁止给本色米二千石。至是,王奏增给,故有是命。”(《明英宗实录》)
明英宗剧照
天顺二年(1458年)三月,朱琼炟又趁着明英宗夺门复辟,急需为自己挽尊的机会,再次奏请增禄,又讨到一千石折色。至此唐王岁禄变为五千石,二千石为本色,三千石折色。
景泰年间,朱琼炟也多有奏请。比如景泰二年(1451年)六月,以“郡王郡主将有室家,阙妆奁衣服”为由,奏请准许自己派人赴各产地进行购买,获得准许。次月,又因其提出“欲得本朝御制书籍观览”,明代宗赐予《五伦书》、五经、四书各一部。
成化十一年(1475年)正月,在他的奏请下,明宪宗将河南南阳府闲地,共计一百四十顷赐予唐王府。
一箩筐破事
正统以后,朝廷削藩的高峰期已过,但对宗室的限制愈发森严。以唐藩小透明的性子,及朱琼炟本身体弱多病的状态,在这等势态下,安安分分在一边躲清闲,显然更能给朝廷留下好印象,获得更高的回报。
奈何唐王殿下熬不住寂寞,偏要时不时的跳出来搞点小动作,恶心皇帝、恶心朝廷,给自己找不自在。
与护卫军武将闹不和
正统二年(1437年)三月,因唐王殿下的一封奏疏,南阳卫指挥郭泰被河南巡按御史将郭泰收监、审查。起因是郭泰擅自鞭挞王府朴旗手,朱琼炟因此责问于他,结果竟死不认错。
如此看来朱琼炟对南阳中护卫这支自己的直属军队很是维护。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实录频频爆出他与护卫军武将闹不和。
同年,朱琼炟因与南阳中护卫指挥潘英不能相协,发展到相互上疏攻讦的地步。内中流露出一桩内容令朝廷大为震惊。
唐王府本是南阳卫署,洪武年间朝廷曾将本卫所属的五万八千余件守城军器囤积于内。其后历经靖难之役的混乱,到唐定王朱桱之国南阳时,朝廷及地方都已把这茬给忘了。得了好处的几代唐王也没有声张,只当做这是朝廷划拨给南阳中护卫使用的器械。
正统二年七月,潘英将此事捅到了御案跟前。三代唐王,数十年秘而不宣,究竟想要干什么?朝廷紧急派出工作组调查此事,带队的为巡抚河南山西、行在兵部右侍郎于谦,正是那位日后在北京保卫战中以一人之力挽大厦于将倾的于少保。
于谦剧照
这种事情可大可小,一旦深究起来,保不齐唐王殿下须得往凤阳祖陵走一朝。好在于谦大公无私的状态一贯运行平稳,还了朱琼炟一个清白,不过认为贵为亲王与属官闹得如此不堪实属不该,长史等负有重大责任,因此请求更换唐王长史等官,以引导唐王向善。
“丁酉……初洪武间,以南阳卫守城军器贮唐王府,共五万八千有奇。至是,南阳中护卫指挥潘英以私忿,与王相讦。上命巡抚、侍郎于谦勘实。谦以军器数多,非王府应有,宜转输河南布政司。且王与英相讦非宜,请除刚正长史,以辅王德。从之。”(《明英宗实录》)
正统八年(1443年)八月,负责看守王府门户的南阳中护卫百户徐信,因守门不严遭唐王斥责,一怒之下向朝廷举报唐王在府内修建宫院、寺庙,及唐王本人“乘轿选女子”等一系列罪行。
朱琼炟闻讯大惊失色,着急忙慌地上疏为自己鸣冤。搞笑的是,唐王的奏疏竟快徐信一步抵达北京,明英宗这才知晓这位叔祖又被本府护卫军武将给告了,就问你尴不尴尬。
对此明英宗很是重视,安排河南方面对徐信以及涉案的内使苏海等人进行调查,最终的结果为诬告。次年正月,处理结果正式出台,徐信一家子因诬告亲王,被发配辽东充军,其余涉案人等各有处置。同时给朱琼炟去信通报处理结果,并进行安慰。
正统十一年(1446年)九月,朱琼炟再次向朝廷哭诉,南阳中护卫指挥同知余海、佥事芮春及仪卫司仪卫副王全三人恣意酗酒,不理政务,自己的权威受到藐视。
接二连三的与手下武将发生矛盾,明英宗也是无语了,但不得不处理,只好下令将三人及其家属发配辽东铁岭卫充军,命兵部遴选将官填充空缺。
在府中擅造便室
正统十二年(1447年),隶属于南阳府、与府城近在咫尺的镇平县知县,向朝廷举报唐王的新动向。称其不经奏报,擅自在府中建造便室,且数量多达十余间。
明代亲王府邸的建筑形制有着严格规定,不管规模大小,都必须按同一套标准来建造,想要增减先得向朝廷打报告。现如今唐王府随意改动规制,显然不合常理。因此负有辅导职责的唐藩左、右长史都遭受处罚。
代王府棂星门
朱琼炟对此非常不服,他老人家认为自己建造便室完全符合礼制,因为这是大明皇室最高法典《皇明祖训》明明白白开列着的:
“凡诸王宫室,并依已定格式起盖,不许犯分。燕因元之旧有。若王子、王孙繁盛,小院宫室,任从起盖。”(《皇明祖训·营缮》)
“燕因元之旧有”一句,多少让明英宗觉得有些膈应。但祖训上赫然写着这一条,还能怎么办,只能捏着鼻子认可了唐王“请自后修造不多费者,许臣自造,庶免烦渎诏”的奏请。
与长史等闹矛盾
王府长史,位高事少端得是一个养老的好去处,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同时也是藩王犯错后的背锅侠,朱琼炟任内的长史更是如此,已经有好几任长史被推出去背了锅。景泰五年(1454年)五月,随着当朝皇帝明代宗的金口玉言,法司启动对唐藩长史马伟等人的勘治程序。
这次到不是需要马伟为自家殿下背锅,而是双方闹起了矛盾。朱琼炟弹劾马伟等违法乱纪,马伟也不甘示弱的举报唐王,罗列了诸如“平日饬非拒拣”、“疏弃骨肉”、“凌虐辅臣”、“狎昵小人”、“妄构狱讼”等一大堆罪名。
估计马伟所奏确有其事,故一向对宗室宽容有加的明代宗也不禁怒火中烧,给朱琼炟去信,严厉警告他再不安分守己以保令名,有你好看。
“(五月)壬申,敕唐王琼炟曰:‘比得王奏长史马伟等事,即令法司勘治如律。伟等亦云王平日饬非拒拣,疏弃骨肉,凌虐辅臣,狎昵小人,妄构狱讼,及诸徇私背理之事。朕以宗室之亲,未忍遽裁以法。然祖宗俱在,为子孙者岂可纤毫有违?王宜痛改前非,务亲亲尊贤,安分循理,庶可以延令名而保富贵。王其省之。’”(《明英宗实录·废帝郕戾王附录》)
叔侄相互攻讦
朱琼炟的三哥新野悼怀王朱琼燀虽然英年早逝,不过膝下却留下了两个子嗣:庶长子朱芝埩(音zhēng或chéng)和嫡次子朱芝城。正统九年(1444年)四月,朱芝城袭封新野王,朱芝埩受封镇国将军。
南阳府衙
朱琼炟对两个侄子很是照顾,南阳用地紧张,正统十年(1445年)为次子舞阳王朱芝址等申请府邸用地时,不忘帮侄子朱芝埩也要了一块地。新野王朱芝城岁禄的折钞部分,地方一直拖着不给,唐王殿下为此出面向朝廷讨要说法。
“(八月)乙丑……唐王琼炟奏:‘臣侄新野王芝城,次子舞阳王芝址及鲁山、河内郡主仪宾,每岁禄米折支钞贯例于南阳府支拨。缘南阳存留钞少,逾年未给。’事下户部,请于户口食盐钞内每岁存留八万贯,同商税课程等钞给王,从之。”(《明英宗实录》)
爱会消失,亲情也会,特别是牵扯到财产争端时。天顺元年(1457年),围绕着护卫军校使用权及田产等事,朱琼炟与朱芝城叔侄闹得不可开交,官司一直打到了刚通过夺门之变复辟的明英宗案头。
刚重获自由的朱祁镇,虽因急需为自己挽尊而善待宗室,可潜藏的狭隘自私心性也变得更甚,于是乎,朱琼炟当年擅自便室遗留的隐患显现。皇帝陛下上来不问对错,直接定调子:“唐王、新野王是亲叔侄,宜各尽恩义。如何全不相顾,屡来奏扰?”随即以新野王身边无人“供给”为由,命河南巡按御史会同三司,从南阳中护卫中划拨“堪用旗军”交给新野王府。一般而言只会调拨数十、百来人给郡王,这次明英宗非常慷慨,直接下令调拨三百人。
拿下一城的新野王再接再厉,奏称唐王将祖父当年购置的两处田产都占为己有,不肯渡让出一部分给自己。好在这次朱琼炟已经明白状况,赶在皇帝发话之前主动表示愿意将其中一处让给侄子。这场危机才算得以化解。
“(天顺元年十二月)庚子……新野王芝城尝奏叔唐王琼炟占据祖父财产地亩,乞均拨养瞻。事下户部,言宜令有司覆视,取自上裁。既而唐王亦言父存时上置庄田二处。今愿以涧河庄田一处与之。上曰:‘分地既王所愿,具见亲亲之心。仍令布政司委官履亩给拨,务令允当,毋再烦扰。’”(《明英宗实录》)
逆向干预有司
天顺三年(1459年)十月,朱琼炟向皇帝进献象征着祥瑞的白鹿,令明英宗龙颜大悦,去信对其不啬赞赏:“朕闻鹿寿千岁者,其色始白。今出于叔祖封内,足见和气所召。夫岂朕德所能独致,若此白鹿果为国家太平之兆,愿与叔祖共享无疆之福。”同时赐予彩币进行褒奖。
白鹿
然而明英宗的笑容没能维持几天,便因唐王殿下的一封奏疏再次消失。
当时,南阳府平民马刚和南阳中护卫军士发生斗殴,失手将对方打死。当地有司审理后,判处马刚死罪,待大理寺复核后处决。这个时候奇葩的事情发生了,唐王殿下竟跳出来干预有司的判决。
杀人不过头点地,马刚已经被判死刑,朱琼炟是觉得这一处置尚且不够,打算连坐其家属吗?
非也!
他竟上疏为马刚求情,称其亲诣王府端礼门请罪,自承家中父母年俱八十有五,请求看在这一点上放他一马。二次登基的朱祁镇已非吴下阿蒙,对司法流程等多有了解,不禁被朱琼炟的逆向包庇行为气笑了。且此事还牵扯到藩王干预地方施政,更是令他警铃大作,立马降敕对唐王大肆输出,要求其搞清楚自己的身份,摆正位置。
“王居藩府,岂可受人诉牒?况刚在囚系,无缘得至端礼门陈诉。盖王欲设词脱刚死,以市私恩耳。于理甚乖,是皆辅导不得其人之故。已敕法司逮治长史等官,今后宜守法循理。凡有司之事一毫勿预,庶免厥愆。”(《明英宗实录》)
阿越说
成化十一年(1475年)七月十五日,唐王朱琼炟薨逝,在位48年,享年64岁。这也是大明诸多宗王之中,非常有特色的一位。他在位期间,并没有犯下什么大恶,但是几乎和周边所有人都处不好关系,动不动就与人闹矛盾,且十分擅长花式惹皇帝生气,只能说情商非常低。
但是人吗经历多了总会有长进,进入成化朝年过耳顺的他像是突然开窍了,一举一动有板有眼,颇具贤王本色。
成化年间荆襄地区局势图
今湖北省十堰、襄阳一带古称荆襄地区,当地万山环绕,又处于湖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处,在元、明时是一个三不管地区。每当发生灾荒、战乱,这一带常常会聚集众多流民,最多时高达百万,成为元代以来困扰中央政府的一个大难题。成化元年(1465年),荆襄爆发刘通、石龙起义,波及周边诸省,令明宪宗下定决心根治这一隐患,战后于此设立郧阳府及郧阳巡抚。
南阳紧邻荆襄,不可避免的会遭受波及。成化元年四月,朱琼炟奏称内乡县金斗山一带出产银砂,流民聚集于此进行开采,长此以往恐有后患,请求朝廷给予处置。明宪宗对曾叔祖之议非常赞赏,表示“利之所在,人情必趋趋,必争争,则祸乱起矣。杜乱当于未然,况已萌乎。王所虑良是。有司其亟图之,庶几后患可熄。”
也正因此,朱琼炟去世后,朝廷给予了“宪”这个盖棺定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