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故事里的人物应该具有复杂性,只有复杂了,才是可爱的。”“我也想,故事里的上海女人应该是智慧的、有文化底蕴的。”昨天下午,久未露面的上海文史馆馆员、作家王小鹰亮相上海图书馆东馆。

在与上海作协专职副主席高渊的对谈中,王小鹰将自己对小说《长街行》的影视改编畅想和盘托出。“我还想,改编后的电视剧能让观众对上海城市、上海人的了解和体悟更深刻些。”作家希望,荧屏上的这幅上海故事画卷可以兼具人的生命轨迹和城市的丰饶厚重,让人们从中看到时代进程里一座城市与城市中人的高山峡谷、大仁大爱。

包括王小鹰小说长街行》、高渊小说《诺曼底公寓》在内,上海尚世影业陆续启动影视孵化项目,将以上海城市作为创作母体,在荧屏城市叙事里真正点亮上海坐标。

海派文学 蕴藏上海故事的独特神韵

“一条街”《长街行》、“一栋楼”《诺曼底公寓》、“一座岛”即围绕崇明岛展开的《蛮好的老板娘生活》——新年伊始,尚世影业亮出孵化片单。有从家长里短微观视角铺陈的近半个世纪上海里弄生活,有抗战时期发生在武康大楼内外的家国往事,亦有奋斗不息的80后在绿色海岛开启全新的人生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个故事既是不同叙事维度中的上海,也是三个不同时代的上海。”尚世五岸总经理周瑜谈到,影视向文学汲取养分已是如今创作的重要途径,“海派文学里蕴藏上海故事的独特神韵,因为创作这些作品,我们有幸能离自己的城市更近一些,也深一步地了解不同历史肌理中的城市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长街行》为例,在王小鹰的讲述中,法华镇路藏着城市的前世今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填浜筑成路,到随着改革开放渐渐蜕变成高楼林立的崭新社区,再后来,“上海影城开始建造,这条街有了文化的氛围,又到了某一年,新建楼盘前竖起牌子,注明了百年前此处是怎样的建筑”……小街不算长,但历史纵深处留下的密语戳中了作家,有了“一个女人与一条街同生共长”的小说《长街行》。王小鹰说,“改革开放几十年,城市里这般脱胎换骨的小街何止千百条”,生活的变化、人心的变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都太有意思了。2009年元旦,《长街行》小说面世。去年12月,小说以全新装帧再版。其间,尚世影业购入影视改编版权,希望将这部有着“海派平民史诗”之称的长篇小说搬上荧屏。是街区的蜕变左右了人的生活和命运,抑或人的奋斗改变了街区的面貌?电视剧试图在影像中找到答案,召唤共鸣。

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以降,周而复《上海的早晨》、钱锺书《围城》、王安忆《长恨歌》、叶辛《孽债》等文学作品经影视转码,在上世纪荧屏开启了别具一格的“海派电视剧”叙事。近些年,《我的前半生》《大江大河》《战上海》《繁花》《城中之城》等文学作品的改编,继续以细腻笔触写上海,在对人物命运、时代底色的深刻描摹中,将不同历史时期上海的城市风貌、人间烟火绘就荧屏长卷,让海派故事、海派文化烙印在读者、观众的精神世界。现在,海派文学影视化的接力棒传到了《长街行》《千里江山图》等创作者手中。

打造城市文化IP 与更广泛的受众相逢

上海这座魅力之都,孕育了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海派文化,也成为海派故事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随着艺术介质越来越多元化,不同的创作视角和内容思维不断碰撞,“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海派故事”成为永恒的创作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同名电视剧面世之前,《长街行》有声剧先行开播。喜马拉雅副总裁、价值出版负责人张晓平表示,二度创作既是作品生命力的一次焕新,也是借不同文艺路径抵达相同精神世界的同题表达,“对《长街行》,有声剧的创作就是以小街为缩影,讲述一代人在时代中的奋斗与命运,以此反映上海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是创作理念与王小鹰的期待不谋而合。作家提出,她理想中的电视剧剧本,主角人物不必尽善尽美,符合人性真实的逻辑才更能取信于人。“人世间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内心都有善恶,很多时候,人需要与自己的善恶之念作斗争。”王小鹰说,《红楼梦》是她枕边书,多少年来百读不厌,就因为人物悲欢如此鲜活,又与时代浮沉休戚与共。她希望,电视剧《长街行》是真正能缔造上海人精神世界的作品,“不是曾经一些带有偏见的刻板的角色塑造”,而应有上海人身上一直具有的规则、智慧与仁义底色。

高渊的创作心路中,同样有为上海城市精神写注的冲动。他注意到,大约10年前,武康大楼从静静伫立渐渐跃然城市打卡地。当越来越多人被其独特外型吸引,他开始思考这栋楼里上演过怎样的人间悲欢,由此萌生要以建筑为原型创作小说的念头。《诺曼底公寓》的时间线落在1932年到1946年间,作家希望穿过历史的风声雨帘,来讲述上海的特质。“上海首先显见的是时尚,时尚的背后是开放,开放背后是英雄不问出处。”高渊说,就像当年的邬达克来到上海,从绘图员做起,到在上海留下100幢单体建筑,几乎把所有的才华都留在上海,“是邬达克自身的智慧才干使然,也确实是上海给了他舞台”。从小说到电视剧,写作者有着相似冀望,人物要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先用好看的故事吸引观众,随后达成与更广泛受众的精神契合。

一年前,电视剧《繁花》火成了现象级,最终引发一场全网范围对上海城市的精神奔赴。与此同时,“下一个上海城市文化IP何在”的叩问一直在。现在,《千里江山图》从评弹、有声剧到电视剧、电影,正在逐步解锁类型多元的作品;以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长街行》为蓝本,又一个城市文化IP有了可行的起点。作为能容纳丰沛细节、也能最大程度再现社会人文景观的文艺样式,始于文学,焕发于电视剧,期待更多城市文化IP与更广泛的受众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