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含绿量”
提升首都发展“含金量”
近日,北京“蓝天保卫战”亮出年度答卷。据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4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6.2%;共收获290个优良天,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新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较2013年正式向PM2.5“宣战”时,2024年北京的优良天数增加了114天,重污染天由58天减少到2天,降幅达96.6%。蓝天一年比一年多,“气质”一天比一天好,去北海观白塔,到故宫摄“星轨”,在街头巷尾随手一拍就是“无滤镜大片”,生态环境的改善带给广大市民真切的获得感。常态化的“北京蓝”,时而出现的“水晶天”“冷涡蓝”“漫画云”,共同绘就着美丽北京的绚丽篇章。
人间万事出艰辛。北京“气质”跃升背后,是剑指“每一微克”的不懈努力。这些年来,北京果断拿出行之有效的治理举措,既在京津冀协同大棋局内谋求治理之策,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也发扬绣花精神,抓小抓细、从严从实——率先在全国建立起城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解析PM2.5来源,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车辆结构绿色优化,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打造“三监”联动大模型,支撑起科学、精准、依法治污……回顾北京的大气污染治理历程,重视程度之高、改善速度之快、治理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创造了绿色发展的“北京奇迹”。
守护蓝天、向绿而行的北京实践,既换来了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也助推着首都经济转型发展。在“蓝天保卫战”引领下,各行业、各领域创绿创优热情澎湃,发展动能转换,发展模式创新,生产方式革新,生态“含绿量”一步步转化成发展“含金量”。事实证明,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作用,助力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以高水平保护放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必能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行百里者半九十,劲可提而不可松。“蓝天保卫战”成效有目共睹,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本身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当前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这种状态下,空气质量还没有与气象条件脱钩,或者说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气象影响,一旦遇到秋冬季逆温、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容易造成污染物累积、转化,导致区域性污染过程的出现。负重爬坡、逆水行舟,随着减排行动深入、治理空间收窄,之后每降低一微克,都需要更多努力。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大气治理进入持久战阶段,北京需要探索的还很多。每个人都行动起来,0.1微克0.1微克去抠,一天一天去争取,我们就有更强信心积小胜为大胜,实现蓝天常在、空气常新。
来源 | 北京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