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刚开年,上海海洋大学传来重磅消息:该校农业专项班正式启动。
今天(1月6日)下午举行的启动仪式上,校方宣布,首批共有40名本科生、21名研究生通过选拔进入元鼎卓越农林创新班(以下简称“元鼎班”)和农业经营管理硕士专项班,旨在培养从事农业农村生产管理、经营管理活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消息一出,引发不少人好奇:上海高校为何要培养农业高端人才?
“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农业专项班的设立,既是对现实需求的呼应,也是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一次大胆创新和实践。”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介绍,学校将通过打破传统的学习路径、课程设置、师资安排等教学固有范式,在融合创新和个性发展上做文章,为特色拔尖人才培养开辟一条新路。
打破固有范式
什么是农业专项班?它有哪些特点?对此,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江敏解读,“元鼎班”和农业经营管理硕士专项班都是对标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和都市农业发展目标而推出的人才培养计划。
顾名思义,农业专项班的“专”首先表现在培养模式上。比如,“元鼎班”采用单独招生(2024年通过校内二次选拔),以专项方式在高考招生中单列计划、单设目录。同时,“元鼎班”采用独立编班、导师指导、专才专育的培养模式,本研一体化设计教学内容。
以课程设置为例,农业专项班将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产业实战”的农学交替培养模式。具体而言,专项班改变按专业招生、分专业培养的传统教学体系,打破学科壁垒,保持原有专业与学籍,多专业学生同班授课。入选专项班的学生不仅可跨学院、跨专业选择一线教师作为自己的课程导师,接受课程导师、产业导师、创新创业导师的联合指导。根据校方的培养计划,专项班实行动态接受、退出机制,每学年对学员考核,从而选拔一批真正对农村农业有兴趣和志向的学生。
同时学校按需重构课程内容,打造“通识知识基础+细分领域拓展”的课程结构,增设新农科相关的融合课程。学校还将开设田间夏令营、多点轮转实习、深度产业实战等多种实践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据悉,上海海洋大学将组织学生赴国外开展累计不少于8周时间的“海外实训”。
无缝对接真实产业环境
当日,上海海洋大学与13家知名涉农企业签署了实践基地合作协议。这意味着,进入专项班的学生,将走进生产基地、田间地头等,完成“精英型”向“一线型”的转变。
文汇报记者了解到,专项班的“导师团”不仅有来自本校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教授,还有知名农业企业专家、科技农民和创新创业专家。以农业经营管理硕士专项班为例,学校遴选了校内导师24人,行业导师16人。校方表示,此举也是为了进一步拓展新型教师结构队伍及其能力建设,倒逼老师改变教学内容、调整授课方式,提升育人质量。
不仅如此,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均来源于农业生产实践。专题研究、商业计划书、农业项目咨询管理类报告、农村社会调查报告、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等实践成果均可作为学位论文的重要内容。“我们将进一步探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新路径,搭建起超广阔的实习实训多元场景平台,助力同学们无缝对接真实产业环境,全力求解 ‘怎样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切实服务行业发展的人’。”王宏舟说。
培养更多新型农业人才
实际上,不只是上海海洋大学,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亦有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布局。
正如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夏明林所言,农业是上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农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上海已发布了多份红头文件。
作为落地举措之一,上海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开设卓越农林本科专项班,每班每年招录30名左右学生,争取利用3-4年时间,专项培养200名本科生;同时,依托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开设农业经营管理硕士专项班,每班每年招录30名左右学生,争取利用3-4年时间,专项培养150名硕士研究生。
王宏舟表示,学校希望通过农业专项班的设立,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又了解农业行业产业一线实际情况、具备一线实践能力和素养,真正知农爱农为农的新型人才,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研究型高校的育人坐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