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迅速,当前的产业转型升级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新兴产业催生出了不少新技能人才的需求,这些需求如何满足?职业教育与新兴产业如何能够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港的这家人工智能企业里,上百人的团队正忙着给不同的大模型“喂料”,业内称为“数据标注”,真实世界纷繁复杂,这些“数据标注员”,要做的就是通过标记、分类,让AI更能“看懂”数据。“通过我们的标注,会更利于无人驾驶去识别道路上的场景。”“这个项目标注一些人体的骨骼,这个骨骼是有17个点,以后可能会用于一些监控安防,人体的异常检测之类的。”诸如此类。

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催生出像数据标注员这样的新兴职业。去年5月,企业计划组建一支500人的数据标注团队,但却只招到了100多人。在企业看来,基础的数据标注岗位,需要的是熟练掌握工具使用的技能型人才,虽然各高校增设了大量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但与“数据标注”这样的基础操作匹配的并不多。上海临科智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数据处理中心经理赵展对此坦言:“目前来看的话是有400多人的缺口,具体标注工具怎么使用,项目怎么进行流程管理,质量怎么控制,这些具体的培养是比较缺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人才缺口,让不少职业学校看到了机遇。2024年,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开设了“数据标注”课程,作为选修课供学生们自选。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汽车服务系老师郝磊恒表示:“数据标注这门课程,现在主要是应用于比如说汽车系,还有数字媒体系,未来数据标注会成为学院的一门通识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临科智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数据处理中心总监李科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也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行业,博士过来后可以做人工智能,更深的底层的研究,像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过来,可以先从数据处理、数据标注的工作先做起。”

职业教育与新兴产业的“双向奔赴”,已经有不少学生尝到了甜头。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的余智乐,四年前选择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中高职贯通,学习期间接触了多种类型的机器人,对于即将到来的毕业季,他信心满满。“我专业技能至少够硬,比如你让我搞ABB的话,我上手就可以搞,求职的话,找专业对口的岗位我觉得非常有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智能制造专业群负责人李莉对此表示:“80%的这个行业在中国,目前都是在这个集成和应用方面,那么我们就把人才培养定位在集成和应用这一块,所以学生的出路出口还是相当好的。”

此前,上海发布了2025年将增设的28个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和5个中本贯通相关试点专业,不少都涉及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希望通过“产教融合”,让学生从走出校园到走进企业能“无缝衔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智能制造教研室主任汪慧君介绍:“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我们会去做非常多的企业调研,在制定课程标准的时候,根据企业设定的职业能力去设定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所所长张晨认为:“贯通培养的模式,应该成为今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渠道主流。”

目前,上海还在思考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教育如何与普通教育融通。不久前,聚焦“职普融通”的国家级重大课题就在上海开题,围绕“中职教育转型”发展提供新思路,课题组也在就“纵向贯通”进行研究,建议打通“中职-专科高职-职业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升学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胡卫表示:“学生可以通过学分的方式,既可以选学术课程的内容,也可以选职技课程的内容,人才要多样化,知识结构要综合化,能力要跨界交叉融合。”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名誉会长马树超也表示:“让职业的元素和职业的意识,劳动的元素能够融入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实际上对于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性来说、对于我们教育强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从国家人才需求角度来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要形成优势互补,同时与校企之间要有效互动,实现校企共育、社企共需,只要破解职普融通,也许就能收获新的增长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民生需求的同时,也服务于国家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

看看新闻记者: 朱齐越

编辑: 尤颖慧

视频编辑: 王岑峰

摄像: 林羡德

责编: 李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