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经收官
不少人已经翘首以盼着春节假期
但在春节前,还有一件费脑的事等着你做
那就是写年终总结
如果不知道从何下笔
不如来看看古人怎么写
白居易可太会写年终总结了
年终总结你写不过白居易,你可别不服啊。
早在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就已经总结出了年终总结的三段式写法。
首先,咱中国人肯定是要自谦一下,谈一谈自己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第二部分当然是重中之重,阐述自己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成绩,最后是提出期许,年终总结写得好,升职加薪不是梦嘛。
来看一首白居易的诗《岁暮言怀》,岁暮指的就是年终,言怀自然是自己在这一年中的感悟,把年终总结写得如此清丽脱俗,还得是老白。
他在诗中写道:
职与才相背,必将口自言。
磨铅教切玉,驱鹤遣乘轩。
只合居岩窟,何因入府门。
年终若无替,转恐负君恩。
不足就是个人才能还不能满足岗位要求,成绩就是自己仍然努力工作,也对职业选择进行了思考。最后,希望领导可以在新的一年让他换个岗位,要不然恐怕要辜负领导的期望了。
三段式年终总结,这下学到了吧。
前有古人,后有学者。在前人的经验借鉴之下,曾国藩把年终总结的写法总结成书:《鸣原堂论文》。
这是一本专门指导、培训高级官员如何向皇帝写奏疏的学习用书。匡衡、贾谊、苏轼、朱熹、王阳明等大咖的经典范文都在里面了,堪称总结文“红宝书”。
比如曾国藩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书函里写道,写总结一定要用心,不能敷衍了事。工作不忙的时候可以试着写几篇练练手,心态要放平,保持谦虚谨慎但不能矫揉造作。
4000多人赶来南京交年终总结
在咱们南京,朱元璋当皇帝那会,到了年末,曾有4000多人赶来南京交年终总结。
尽管这个进京述职的制度,早在周朝就有了。《江苏文库·精华编》之《公羊义疏》中,在解释“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时,引用了东汉儒学家郑康成的论述:“诸侯奉行之以治其国,各以岁时述职于王,所以大一统也。”
但是朱元璋登基后,进京述职的范围更大了,扩大到各府、州、县的官员。
《明会要》记载:“洪武元年正月,天下来朝官陛辞,上戒谕之,遂为令”。
所以这个进京述职的规矩从朱元璋一登基就立下了,但那个时候各项制度还不完善。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又下令,天下诸司官来朝,都要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到京。
进京述职变成了每年一次。什么概念呢?每年年末,大大小小的官要来4000多人,来南京的路上跟春运一样热闹,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年终总结大PK。
后来,朱元璋也觉得每年一次考核任务繁重,地方官每年来回奔波也耗时耗力。于是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将地方官进京述职的时间定为每三年一次。
古代考核会打分吗
听完官员的总结,朱元璋要不要给他们打分呢?
当然要,而且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个等级。
朱元璋的要求有多严?来看一组洪武十八年的数据,各级官员有4000多人参加了考核,“称职”的仅占10%左右,“平常”的约70%,“不称职”的高达20%。
不称职的官员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考察百官后会设宴,“称职”的坐着吃,“平常”的站着吃,而“不称职”的就只能站门外看着了。
明代文人王世贞也曾参加过这样的考核。《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 王世贞》中写道,他在参加完仕途中的第一次考核后,还写下了一首诗《比曹初考,述职有感》:
岁月不我即,禄食三已期。
揣分冒兢惕,程己惭素尸。
出负友朋属,入惭父兄规。
殿最他所任,得失中自知。
伊予少浅涉,夙好经生期。
稍见事乃谬,渐习心永睽。
咎繇固圣者,其究亦趋时。
南容复白圭,已甚非仲尼。
滔滔亘天路,戚戚将向谁。
人生的第一次述职很成功,王世贞不仅顺利通过了考核,还被朝廷新任命为刑部员外郎。
可见,啥年代的打工人都逃不过写年终总结
好好总结完过去一年
元气满满地开启新的征程吧
文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然 宋经纬
视频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钱念秋 宋经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