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有这样一段情节,途经车迟国时,孙悟空师徒看到这里佛门被欺,便与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大仙展开六轮激烈较量。最终杀死了三位本体是妖精的国师,让车迟国重回正道。
这样精彩的故事从何而来?其实,在古老的《贤愚经》以及绚丽的敦煌壁画中,早有它的影子。《贤愚经》里记载了诸多佛教故事,其中就有类似斗法的情节,而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变》也参考了类似的故事,以图像形式鲜活地表达了斗法情节。
劳度叉局部对比鹿力大仙打坐。2024年度好书之一的《敦煌画稿》极富洞见地重构了敦煌壁画的创作机制,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细看《西游记》中的车迟国斗法,会发现不少有趣的地方。比如,孙悟空在斗法时的各种巧妙应对,与敦煌壁画中所展现的元素有着微妙的呼应。
此外,还有那些斗法的场景,无论是求雨的神秘氛围,还是比试中的紧张节奏,似乎都能在敦煌壁画和《贤愚经》的故事里找到源头。
1
从佛教典籍开始
一场惊心动魄的斗法故事
成书于北魏时期的佛教典籍《贤愚经》中,记载着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斗法故事。
这个故事始于舍卫城——教史上著名的圣地之一,城中有个富人叫须达多,为了给儿子求妻,他在王舍城得见佛祖,深受感召后皈依佛门。须达多希望憍萨罗国的亲友也能听到这殊胜的法义,请求佛祖去憍萨罗国去为众生说法。为了给佛祖建造精舍,须达多选中了祇陀太子的园子。
然而,这一举动引发了诸多波折。祇陀太子最初认为价格不合理,在须达多的诚心感化下,虽同意卖园,但提出要用金子铺满园地的苛刻条件。须达多毫不犹豫地倾尽财宝,终于成功购得园地。
舍卫城在佛教史上,因为是著名的祗园精舍所在地,释迦牟尼佛长年在此居留说法长达二十多年。图左为舍卫城神变浮雕,图右为祇园精舍内的喜智菩提树。
当地的六师外道听闻此事后十分不满,心怀嫉妒与不满,他们奏启国王,妄图阻止精舍的修建。于是,国王下令让六师外道与佛教徒舍利弗当场比试法术,获胜者才能在祇陀园修建精舍。
这六师外道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学说和观点与佛教有所不同,佛教将他们的学说视为“外道”。他们之间的斗法,可谓是针尖对麦芒,惊奇而又刺激。
和舍利弗斗法的人叫劳度叉,这人的魔法不可谓不高,但终归逃不过“一物降一物”。在斗法过程中,劳度叉变出各种景象,如大树、水池、宝山、长龙、肥牛、夜叉鬼等,而舍利弗则以神力化作旋岚风、六牙白象、金刚力士、金翅鸟王、狮子王、沙门天王等一一应对,最终舍利弗七战七胜。
这便是“劳度叉斗圣变”故事,也就是之后流传至《西游记》中车迟国斗法的原型。
被大风吹倒的外道
2
对峙的布局结构
斗法图像中隐藏的历史背景
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度叉变出的大树被风吹倒时,树枝折断、树叶纷飞的生动细节,以及白象吸水时宝池中的水形成漩涡的逼真景象。那么,敦煌壁画究竟是怎样具体地把这个故事转化为图像形式的呢?
壁画中的斗法场景往往将舍利弗和劳度叉置于两侧形成对峙,而身为评判者的“国王”居于中间上位,场景中央描绘斗法的具体场景,舍利弗和劳度叉置于画面的重要位置,他们体量较大,周围环绕着各自的阵营。
劳度叉斗圣变(去除雕塑)壁画敦煌莫高窟第146窟,西壁
《西游记》车迟国中的国王与王后
安史之乱后,佛教与道教、佛教和非佛教及儒释道三教之间,其在宫中各自的拥趸经常会就各自的信仰传统进行对峙或辩论。
绘画中对峙结构频繁出现,就表明这种构图颇受观者好评。《西游记》沿用了这种布局,孙悟空与三位大仙也是在国王及众人面前展开激烈较量。
回忆一下与孙悟空斗法的三位道长,说得好听点是“大仙”,实际上就是化成人形的妖怪。斗法失败后,车迟国的道士们显现原型惊慌失措。
敦煌壁画中早有类似表现:佛教一方虔诚和善、坚定,双手合十或静静观战,外道一方则是慌乱不安,推崇佛教而贬抑道教的价值判断呼之欲出。
外道被降伏
左图呈现的是外道皈依佛教的三个步骤:奔跑、面向观者做手势和跪拜;右图呈现的是被降伏的外道饮净水,为剃发做准备。
《西游记》中斗法的两方
3
以壁画、俗讲为媒介
斗法故事是如何 “出圈”的?
“劳度叉斗圣”的故事有些带有“变”或“变相”,表明在寺院之外的类似宗教场合或娱乐场所,观众可能也听过这个故事。讲经人调整唱词和讲词的顺序,循环进行宣讲,表明这些故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用来听而不是读的。重复的部分作为关键线索以提醒听众。
讲唱和画像谁先出现?与口头讲唱渊源相同,考虑到讲唱的呈现过程(以连续章节表达),观众对这种民间表现形式的理解和依赖(这种表达是鲜活的、往复的、生动的)将两种叙事模式链接起来。
敦煌的文化生活滋养了这一故事的文本和图像版本。对故事的整体性理解,孕育了交互环境中的差异性。壁画假定每位观众都已经从民间的俗讲中了解了这些故事。尽管壁画与现场表演之间不存在直接联系,但如果民间故事来自口头传讲,则可以部分解释壁画的构图。
劳度叉斗圣变,痛苦的外道草稿(粉本),当大风吹倒他们的营地时,妇女和男子保护着自己的耳朵、嘴。
随着俗讲的传播,“斗法” 的故事逐渐融入了民间文化的血脉之中。民间艺人在传承和演绎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
大量证据已表明,为了吸引观众,讲唱者和俗讲人改编出情节跌宕的经文版本。这种改编也影响了壁画的呈现,劳度叉斗圣变壁画上,大量眼花缭乱的动作呈现了演绎,借此表现故事里强调的神通变化。激动人心、瞬息万变的斗法场景,集中呈现在一个戏剧性画面之中。
车迟国斗法的图像呈现中可以看到这种改造的痕迹,孙悟空与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的斗法不仅包括求雨、猜物等环节,还增加了砍头、剖腹、下油锅等惊险刺激的内容,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西游记》中孙悟空与虎力大仙比赛利刀砍头
你还知道哪些敦煌壁画背后的故事
在留言区和书友们分享一下吧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此书
敦煌画稿:中国古代的绘画与粉本
[美]胡素馨(Sarah E. Fraser)著
张书彬 王道杰 杨筱 译
以敦煌莫高窟藏出土的65件粉本为基础,结合壁画、幡画及文书,极富洞见地重构了中国中古时期佛教艺术的创作机制
敦煌学入门的必读书
-End-
观点资料来源:
《敦煌画稿:中国古代的绘画与粉本》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遇见跨越千年的敦煌传奇美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