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句俗语生动地道出了腊八时节的寒冷,而在1月7日就迎来了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日,也就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的腊八节。
在过去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小孩小孩你别馋,吃了腊八粥就是年”的童谣,说都是腊八节是忙年的开始。
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在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传统,实际上在古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吃腊八冰。今天就和大家来聊聊我国古代民间腊八节一项独特而有趣的习俗——吃腊八冰。
什么是腊八冰?
腊八冰,顾名思义,是在腊八节当天采集的冰。在过去,每至腊八,天还未亮,人们便会前往河边、湖面或井边,趁着冰面冻结得最为结实的时候,小心翼翼地敲下冰块。
其中讲究的人家,都会提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制作腊八冰了。比如当天晚上从井里打来井水,放在一个水盆里面,这样放到外面一晚上,因为温度低,到了第二天早上就结冰了。
如果没有水井的,则会去河边、湖面取冰。这个习俗在古代尤其受重视,大人小孩子都会参与其间。
特别是孩子们对此充满期待,大人在河里取冰,而孩子们则欢快地奔跑在冰面上,帮忙寻找最晶莹剔透的冰块。取回去之后,然后大人小孩就都会来品尝腊八冰了。
吃腊八冰有什么好处?
关于为什么要吃腊八冰,这个也是有说法的。在古代民间认为,腊八这天的冰具有神奇功效,吃了它,一年之内肚子都不会疼。
虽然这一说法并无科学依据,但却为这一习俗增添了神秘色彩与趣味性。
至于这个腊八冰的吃法,也有讲究的。既能直接拿回家当冰块啃着吃,也可以用它来煮腊八粥,或者是煮茶喝、煮饭吃等。
从科学角度来看,适当食用腊八冰也有一定好处。寒冬时节,人体易因干燥、上火引发不适,腊八冰在进入人体后,能短暂降低口腔和肠胃的温度,起到一定的清热作用,缓解燥热感。
而且,在寒冷天气里,人们往往活动量减少,肠胃蠕动也会变缓,吃腊八冰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肠胃,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肠胃的消化功能。
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打过腊八冰,小编以前就采集过腊八冰。发现像普通的井水,河水,放在矿泉水瓶子里,过不了多久就发绿,变臭了。但是腊八冰存储起来,时间再长也是很清澈的,也不长青苔,更不会变臭。这一点,腊八冰就是如此的神奇。
老辈人过去就喜欢存储一些腊八冰,到了夏季的时候,可以用来煮茶喝,或者是煮粥、熬药等。
那么腊八冰如何存储呢?其实方法也简单,采集来的腊八冰,若想保存一段时间,可将其放置在背阴且温度极低的地方,比如地窖,用干净的稻草或棉被包裹严实,减少冰与外界的热交换,延长其融化时间。
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可以把它放在一个干净的水缸里面,或者是瓶子里,密封起来存储就行。
之所以要存储腊八冰,这是因为腊八冰的用途多样,除了直接食用,还可用于制作清凉饮品。将腊八冰敲碎,加入甜酒、果汁等,搅拌均匀,一杯清爽可口的冬日特饮就诞生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可是孩子们最喜爱的美味。
腊八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吃腊八冰只是其中一个独特习俗,与之相伴的还有诸多充满文化内涵的传统。
喝腊八粥是腊八节最广为人知的习俗。腊八粥通常由多种谷物、豆类、干果等熬制而成。不同地区的腊八粥食材略有差异,但都寄托着人们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祈愿。
其次是做腊八蒜,也是腊八节的经典习俗。把蒜瓣放入醋中密封,经过一段时间,蒜瓣会逐渐变成翠绿色,腊八蒜不仅颜色诱人,口感更是酸辣适中,用来搭配饺子、面条等食物,风味独特。
在一些地区,腊八节还有吃腊八面的习俗。面条细长,寓意着长寿绵延。人们精心制作腊八面,一家人共享,祈求健康长寿。
除此以外,祭祖同样是腊八节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这一天,人们怀着崇敬之心,准备丰盛的祭品,祭祀祖先,缅怀先辈们的功绩,感恩他们的庇佑。这一习俗不仅传承了家族文化,更强化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腊八节的这些习俗,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跨越时空,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紧密相连。
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些传统习俗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用心去传承和弘扬。
今日腊八节了,但是今年的冬季偏暖,在南方很多地方是做不了腊八冰了,而在北方的朋友们,不妨多存点腊八冰,到了夏季用来煮茶喝,也是极佳的。你们吃过腊八冰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