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黑龙江省抚远市的三名渔民在黑龙江打捞上来了一条稀有的达氏鳇,这条达氏鳇重达1028斤,体长3.59米,这是当地渔民近40年来第一次捕捞上来的如此巨大,甚至超过一千斤的大鱼。

当地相关部门闻讯赶来,以22万的高价收购了这条达氏鳇。那么达氏鳇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那么珍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渔民意外捕捞到达氏鳇

2018年5月,黑龙江抚远段开江不久后,渔民们纷纷开始了一天的捕捞工作,马红军和他的两个伙计也和其他人一样,开着普通柴油渔船出江打鱼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小渔船以柴油为动力,不用划桨,因此省力一些。但也因为小,每次捕鱼都只能收获一些轻于100斤的鱼,很少能钓到100斤以上的大鱼,收入不固定,鱼少的时候大约有几百块钱,多的时候能有两千到五千块。

当时,马红军他们像往常一样,带着捕大鱼的渔网在平常捕鱼的水域捕鱼。但是在下网半小时之后收网时他们发现不太对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网变得比往常更困难,但是马红军接过渔网,发现沉甸甸的,多年的捕鱼经验让他明白这次估计是条大鱼。

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尽了各种办法才把大鱼拉出水面。他们把绳子固定在船上,让大鱼没办法乱动,然后慢慢地把船开到岸边。

到了浅滩,马红军又找了十几个人帮忙才把大鱼搬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他们立刻向相关部门汇报这件事,当地水产局和抚远鲟鳇鱼保护协会接到消息后立刻前往打捞所在地,并且以22万元的价格收购了它,算作补偿。

据专家介绍,这条体长3.59米,体重1028斤的达氏鳇已经几百岁了,肚子圆滚滚的,经检测约有近200万枚鱼卵,鱼籽重量约占整个体重的两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鳇鱼专家对其检查过后,发现它虽然在捕捞的时候受了伤,但是幸运的是只是表面伤,并没有伤及内脏的致命伤,因此只需救治即可。最后因为及时对它进行救治,这条巨型达氏鳇被救治成功。

这件事也告诉我们,野生鳇鱼急需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珍贵的达氏鳇

达氏鳇是一种凶猛的淡水鱼,体型巨大,寿命长,力量强大,被称为水中活化石。

据说它起源于大约一亿三千年前,在白垩纪时期就已经存在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达氏鳇的样貌并未进化,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达氏鳇就被发现肉质鲜美,口感细腻,被当做美味佳肴食用,并且还是专供皇室的贡品,十分珍贵。并且因为吃的人少,捕捞速度慢,达氏鳇并没有受到种族灭绝的风险。

但是到了近代,人们发现达氏鳇的鱼子酱外表光滑有光泽,尝起来味道香醇美味。野生的达氏鳇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流域,因为体型大,所以成长周期长,通常在15岁才开始繁殖产卵,因此很容易在繁殖后代之前就被捕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达氏鳇的鱼子酱价格十分昂贵,受到上流社会的追捧,甚至在国外的价格是以粒计费。这也导致达氏鳇产卵量锐减,数量也随之减少,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濒危动物,也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解救这条1028斤的达氏鳇,对于人工繁殖达氏鳇意义重大。

抚远市作为鲟鳇鱼的家乡,专门建立了一座鱼博馆,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鳇鱼,除了很多活着的鳇鱼,还有一些标本。鱼博馆有一条长达3.6米,曾经的重量为1128斤的鳇鱼标本,是鱼博馆的镇馆之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达氏鳇的保护现状

对于达氏鳇的保护,我国也做出了很多工作。首先,2021年达氏鳇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动物,这就防止了渔民滥捕。并且我国为了保护达氏鳇的产卵场环境,积极打击惩处内河非法采砂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部门也积极救护受重伤的达氏鳇,曾经有过10天紧急救护的经历,为今后的保护工作积累了经验。

而在2015年之前,有很多爱心人士众筹买下了一条被打捞上来的鳇鱼,将其放生回江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达氏鳇体外受精使其产卵量高的同时受精数量低,鱼卵成活率低。但是目前人工可以为它们创造合适的环境,提高受精率,并且人工环境没有达氏鳇的天敌,从而能够保证鱼卵的成活率增加。

这次捕获的达氏鳇会在孵化繁育之后到鱼博馆生活,鱼博馆可以提供它所需的大量食物,并且保证不会被其他渔民再次误捕,同时也可以为民众科普达氏鳇的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俄联合保护行动

黑龙江是一条国际性界河,一般属于俄罗斯,一半属于中国,江中的鱼类可以随时在中俄之间迁徙,看地方算归属。

有调查显示,黑龙江中有很多在海洋中发育的鱼类,在繁殖期会溯河而上,例如大马哈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马哈鱼是黑龙江的特产之一,每年秋季都有鱼群从鞑靼海峡逆流到俄罗斯境内,数量极多,并且大马哈鱼也是黑龙江达氏鳇的食物之一。有学者记载,达氏鳇的食物主要有雅罗鱼、鲤鲫等,秋季则为上溯的大马哈鱼群。所以,保护大马哈鱼也是在保护达氏鳇。

作为“中俄界河”的黑龙江连接了中俄两国,因此需要中俄两国携手保护鱼类资源,需要两国的渔业部门共同努力,把养护资源真正实行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1994年中俄两国就有了协定——《中俄两江议定书》,议定书强调了两国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资源养护合作,并表明放流这一主要养护措施。

据协定,每年七、八月,中国在抚远市、同江市放流,俄罗斯在犹太自治州放流。这一举措带来的好处就是渔获量大大增加,在黑龙江中下游和河口地区,达氏鳇种群的食物数量增加,达氏鳇的保护成效指日可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研究人员通过人工方式催产获得了30多万条达氏鳇幼鱼,为达氏鳇人工放流贡献了历年之最的成绩。这批幼苗成熟长大后,就能为之后的常态化人工放流提供保障,而在那之前,我们还需要保护好环境,为达氏鳇产卵保驾护航。

不论是大马哈鱼还是达氏鳇,都是珍贵的鱼类资源,我们应该继续加强保护力度,不让它们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