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行业是由光学设计、精密制造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而成的创新型行业,广泛应用于智能汽车、安防监控设备和以全景/运动相机、智能家居等为代表的新兴电子消费品等领域。然而,虽被归类为创新型行业,但因行业内厂商的集中度相对较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景光电”)专注于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2024年12月5日公司收到了证监会核发的IPO发行批文,但是其上市审核过程中质疑声却是此起彼伏。
目前,弘景光电依然存在客户集中度偏高、核心产品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问题,并且公司下游销售领域也从主要为智能汽车逆转成新兴消费,智能汽车领域的摄像模组、光学镜头毛利率更是累计下降60.76%、22.99%,背后透露出产品竞争力发生较大变化。
此外,弘景光电存在大量主要为其服务的供应商,尤其是公司实控人朋友夏洪滔控制的三家企业,与弘景光电交易项目包括采购原料、采购固定资产、销售产品、租赁、受让专利等,交易范围极广且金额较大,尤其是向其采购的高价设备竟是二手货,背后是否存在利益安排惹人深思。
撰稿/刘予鹿
编辑/徐安楠
核心产品收入几乎来自第一大客户,销售领域从汽车降级至消费
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1-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弘景光电营业收入分别为2.52亿元、4.46亿元、7.73亿元、4.5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25.81万元、5645.37万元、11643.00万元、6852.44万元。
较引起关注的是,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合计分别为1.23亿元、2.65亿元、6.00亿元、3.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79%、59.46%、77.65%、78.43%,逐年升高已接近八成。
客户集中度偏高,短期内或许能成为企业迅猛发展的强劲驱动力,但从长远的视角审视,却是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灵活应对市场风云变幻的能力。
同时2023年以来,第一大客户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影石创新”)的贡献格外突出,弘景光电对其销售收入分别为3.54亿元、2.11亿元,占弘景光电2023年、2024年1-6月营业收入的45.84%、46.94%,可以说近乎一半收入与影石创新挂钩。
实际上,2022年影石创新能一跃成为弘景光电的第一大客户,离不开当年双方签署的一份战略合作协议。一方面,弘景光电承诺就其供应给影石创新的产品在成本方面给予最优惠支持,利润率不高于公司与其他客户合作的同类产品利润率;另一方面,影石创新约定在同等条件下,在上游供应商中,弘景光电拥有优先被选择权。
从协议内容可以看出,影石创新在双方合作中占据了显著的主导地位。弘景光电因为一半的业绩被拿捏,所以很难在价格上对这位大客户采取不利行动。毕竟,若失去影石创新这一重要客户,公司业绩将遭受严重打击。
但是对于影石创新而言,弘景光电并非其不可或缺的唯一选择。
据弘景光电对外公开披露的信息,同样为其提供镜头模组的企业还有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东莞泰联光学有限公司和光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影石创新向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的采购额占总采购的比例分别为11.60%、14.33%、13.82%、22.13%(下图),远高于向弘景光电的采购比例。
招股说明书显示,弘景光电的光学镜头和摄像模组主要应用在汽车及新兴消费两大领域,例如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全景/运动相机、智能家居等。
从两大应用领域分析公司营业收入,报告期内,智能汽车领域收入占比分别为71.58%、41.32%、22.93%、18.95%,新兴消费领域收入占比分别为28.42%、58.68%、77.08%、81.05%(下图)。报告期内两大领域的销售占比几乎是完全逆转,前后相差50多个百分点,说明公司市场策略和业务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换句话说,弘景光电近几年的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兴消费领域的收入暴增。
进一步按产品类别划分,新兴消费领域收入由新兴消费光学镜头和新兴消费摄像模组销售收入构成(上图),其中新兴消费摄像模组2023年、2024上半年的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高达46.48%、47.60%,是占据弘景光电半数营业额的核心产品,而该产品的销售收入几乎全来自第一大客户影石创新。
报告期内,弘景光电新兴消费摄像模组的收入金额分别为0.16亿元、1.52亿元、3.56亿元、2.13亿元,其中向影石创新销售该产品获得的收入分别为0.12亿元、1.44亿元、3.54亿元、2.11亿元,相差无几。
另外,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的上升,也主要是毛利率较高的“新兴消费”领域所致。但是,受客户集中度较高影响,高毛利率未来是否能长期保持却要打一个问号。
报告期内,弘景光电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8.12%、27.03%、30.75%、30.81%,新兴消费领域毛利率从落后智能汽车领域到领先只用了1年时间,2022年以后,两领域的毛利率差距越来越大。
令人忧心的是,智能汽车领域毛利率水平不仅未能保持,还在持续下跌,尤其是智能汽车的摄像模组毛利率报告期内已累计跌去了六成。(下图)。
然而,鉴于汽车对摄像头在环境适应性、耐用性、可靠性、图像质量、分辨率以及功能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该领域摄像头组件毛利率应当不低于甚至高于消费电子领域同类产品。
弘景光电两大产品在智能汽车领域的销售毛利率双双大幅下滑,这其中究竟是何缘由?是否透露着公司产品在汽车应用方面竞争力有所减弱,继而才将销售目标转向标准要求相对较低的消费电子领域?
审核委员同样表达了此方面的忧虑,并在审议会议中要求公司结合行业竞争格局、产品技术先进性、客户合作及拓展情况,说明智能汽车领域产品销售收入是否存在持续下降风险。
此外,弘景光电在新兴消费领域毛利率虽高,但上市后能否维持目前水平也有待观察。
通常来说,当企业的收入源自众多分散的客户时,其定价往往更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相反,如果收入主要依赖于一家或极少数几家客户,那么市场对其价格的认可度大概率偏低。
多家供应商主要为公司服务,花一手高价买二手设备背后是否有猫腻?
除了销售端存在的经营风险,令《华财》倍感震惊的是,弘景光电存在大量主要为其服务的供应商,名单如下:中山市瑞科光学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瑞科”)、湖北瑞科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瑞科”)、湖北超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超远”),上饶市馨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湘潭馨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上饶市昌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上饶市强硕光电有限公司。
其中有三家值得重点关注,分别为中山瑞科、湖北瑞科、湖北超远,这三家企业的实控人均为夏洪滔,其2009年至2014年在中山市宇荣光学元件有限公司任职时,与弘景光电的实控人赵治平结识。
据悉,弘景光电与中山瑞科、湖北瑞科、湖北超远的交易项目包括采购原料、采购固定资产、销售产品、租赁、受让专利等,交易范围极广且金额较大。
在审核问询过程中,交易所多次要求公司说明:与夏洪滔相关企业的交易公允性、必要性、合理性。从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采购价格的公允性存在较大疑点。
以中山瑞科为例,弘景光电2020年向其采购的1台真空镀膜机入账金额为410.62万元,而2019年4月、2022年12月,公司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两台真空镀膜机价格分别为206.90万元、670.85万元。摄像头AA机与偏心测量仪等其他设备的采购价格也出现同样的问题(下图)。
对此,弘景光电表示,其向中山瑞科采购生产设备的价格居中,不存在明显异常,并且与中山瑞科交易价格公允,不存在异常情形。
但以上图表中,弘景光电并未说明不同年份采购相同生产设备的具体型号,若是相同型号,差价如此之大是否合理?若是不同型号,性能表现相较价差是否匹配?
直到二轮审核问询,在交易所对价格公允性的追问之下,弘景光电详细披露了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茂莱光学)采购设备价格的对比信息。
据回复,茂莱光学以381.78 万元/台、406.30 万元/台采购的光学薄膜镀膜机/OTFC-1550,略低于公司从中山瑞科采购的真空镀膜机/OTFC-1800的规格参数,因此公司410.62万元的采购价略高,但合理。
以及,公司向中山瑞科采购设备的真空镀膜机价格相较其他供应商价格差异较大,是因为设备配置、规格参数、效能不同。
对于摄像头AA机,弘景光电同样表示“受设备配置、规格参数等影响,同类产品的价格差异较大,发行人向中山瑞科采购摄像头AA机的价格在该区间内,定价公允”。
需要注意的是,中山瑞科2015年才成立,“设备来源于中山瑞科自主生产还是贸易采购”,“通过中山瑞科采购设备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公允性”,交易所对弘景光电进一步发问。
回复显示,弘景光电向中山瑞科采购的设备主要为二手设备。也就是并非中山瑞科自主生产,而是其将二手设备采购到手,升级改造一番后再卖给弘景光电。
上述弘景光电认为采购价格公允的诸多生产设备竟是二手,考虑到毕竟不是新设备,双方交易价格是否真的公允?
至于偏心测量仪,为何向中山瑞科的采购价是29.03万元,向杭州冰凌光学仪器有限公司采购的价格为6.46万元,公司也并未给出相应的解释。
弘景光电关联采购的价格公允性显然是审核问询过程中核心问题之一,在多轮回复中其看似娓娓道来、毫无纰漏,但实际上却遮遮掩掩,暴露出很多较不寻常的细节。
虽然弘景光电获得了进入A股市场的通行证,但其上市后的盈利能力、内控有效性仍有待观察。至于该企业是否值得长期投资,《华财》建议广大股民们应保持理性,以审慎的态度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