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科技上市后的二次控制权变更,终于落下帷幕。
1月3日晚,孚能科技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或将由香港孚能变更为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工控集团),实际控制人或将由董事长王瑀和Keith D. Kepler变更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并于2025年1月6日复牌。
孚能科技易主广州国资,算不上意外,毕竟双方从2023年开始就频繁互动,广州工控集团尝试过股权转让、定增等方式谋求实控人地位,此前都不了了之。
值得注意的是,距离2023年7月广州工控集团的第一次图谋孚能科技的实控人地位至今,孚能科技已经今时不同往日,在连续亏损四年的隐忧下,股价持续下跌,估值恐怕也要同步缩水。
孚能科技能否卖个好价钱?广州工控集团控股之后,孚能科技又能迎来怎样的发展呢?
溢价收购37%
广州工控集团早在2022年跻身孚能科技前十大股东,其与关联方合计持股超5%。
随后,2023年8月,广州工控集团及关联方欲拟17.28亿元的价格收购孚能科技5%股权。该协议项下孚能科技的股份的转让价格为28.37元/股,较停牌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22.03元,溢价超28%。
但到了交易截止日,2023年12月孚能科技突然宣布多方终止了这次股权交易,想要改为定增,但随着融资环境缩紧,定增没了后续进展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广州工控集团及关联方又开始了新的收购计划,拟9.71亿元(含税)的价格收购孚能科技5%股权,以现金方式支付。
2024年12月31日,孚能科技停牌前一个交易日,公司股价11.6元已较彼时第一次计划收购时的股价跌去一半。广州工控集团在17个月之后的再次出价,减少了7.57亿元,但这个收购价对于孚能科技的原始股东来说并不算太糟糕,毕竟换算下来转让价格为15.90元/股,溢价收购达到37%。
为何广州工控集团如此执着于孚能科技的控股权呢?不惜两次都给出溢价收购?
广州工控集团背后是广州市人民政府,其旗下广汽集团是孚能科技三大核心客户之一,与奔驰、广汽集团一起,合计贡献营收超过8成。外界对此次收购的期待莫过于孚能科技可以进一步加深与广汽集团的合作。
而且自2022年以来,广汽集团积极布局自主电池生产。先是投资109亿元设立自主电池公司;后又投资36.9亿元,建设电池生产基地。目前已初步构建了“锂矿+基础锂电原材料生产+电池生产+储能及换电服务+电池租赁+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的产业链。意在实现新能源产业链整体自主可控。
孚能科技也早参与其中,去年6月,孚能科技广州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试投产下线。该基地是广州工控集团与多家市属国企,推动落户广州的先进动力电池项目,设计产能为年产30GWh动力电池。投产仪式上,广州工控董事长景广军曾透露,欲尽早成为孚能科技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将在广州设立孚能科技全球研发中心。
故而若此次交易成功,孚能科技将会嵌入广州工控集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助于双方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压错技术路线,市场份额迟迟难突破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孚能科技高估值坍塌、连年亏损的现实面前,孚能科技实控人却想着筹谋退居二线,背后有着管理层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担忧。
2020年,孚能科技作为“科创板动力电池第一股”登陆资本市场,此后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其中2023年公司营收为164.36亿,增速为41.84%,净利润却亏损18.68亿,同比下降了101.49%,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3.04亿,仍未实现盈利。
其根本原因在于,孚能科技押错了技术路线,随着铁锂电池技术迭代,三元电池优势不再突出,市场份额不断受到挤压。2024年1-11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473.0GWh,其中三元电池仅占总装车量26.4%;磷酸铁锂电池占总装车量73.6%,同比增长51.5%。
单押三元软包电池技术路线的孚能科技,很明显错失了国产低成本磷酸铁锂电池路线崛起的机遇,导致市场表现弱于同行,距2021年股价高点至今,市值已跌去近400亿元。
更糟糕的是,在“价格战”竞争加剧之下,电池行业的“马太效应”开始凸显,孚能科技面临生存压力。
2024年1-11月,宁德时代的装车量为211.72GWh,市占率为45.02%。同时宁德时代也是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十五名中涨幅最大的厂商,达到2.05%。
在百GWh这样的体量下,宁德时代还能保持超越同行的增长速度,实属“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真实写照。而像孚能科技这样的二线电池厂商发展空间只能被进一步压缩。
并且在业绩分化上也十分明显,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这三家与孚能科技做对比。
截止2024前三季度,除了国轩高科,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其余三家在营收上均出现了下滑。但在盈利能力上面,后三者中呈现了完全相反的走势,只有宁德时代毛利率逆势同比上升6.27个百分点达到28.19%,促使净利润同比增长15.59%至360.01亿元;而亿纬锂能营收、净利双下滑,孚能科技则是在营收下滑的同时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这已经表明,规模效应成为宁德时代超强盈利能力的秘诀,一家企业的规模达到足够大,固定成本会被不断摊薄,而且规模越大,利润空间也随之增加。
另一边压错技术赛道的孚能科技,还未从亏损的坑里爬起来,紧接着又遇上了电池行业“价格战”,真可谓一步错,步步错。
如果说孚能科技未来还能有弯道超车的机会,那可能就是在固态电池领域,而这次孚能科技不再梭哈单一路线,在2024年12月24日宣布采取多电解质路线并进的战略。目前,孚能科技的半固态电池已经在高端乘用车、重卡、低空飞行器等领域使用。全固态电池有望在2027年实现小批量量产装车。
并且广州工控集团的入主也会给孚能科技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和资源倾斜。但双方能否顺畅融合,孚能科技在电池领域的布局是否会有改变,都有待观察。
“即使有一天所有的车都进化为新能源汽车,那个时候电池也不能停下,因为我们还要去触九天繁星。”2025年的第一天,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在上午的新年致辞中这样说,但下午就公布了公司易主的消息。
先是一年内4位高管接连离任,再是创始人退居二线,孚能科技接下来要走的路,困难也许比想象中更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