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说起豪车巨头保时捷可以说过的是相当不开心,各种不利的消息几乎是纷至沓来,就在最近保时捷又被媒体曝出不少地方出现了关店的情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当前的市场变化呢?
一、保时捷多地被曝关店?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中国车市的变革波及到超豪华品牌。扛不住!据《大河报》报道,近期保时捷被曝位于郑州、义乌、唐山等地线下门店已经关店。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连年不理想的销量让保时捷在渠道端面临危机。2024年5月,保时捷中国为完成销量目标选择向经销商压库,经销商被逼亏损卖车。自此引发了“经销商逼宫”事件,经销商们要求保时捷中国针对新车亏损给予补偿的同时更换中国高管。
2024年前三季度,保时捷Taycan的全球交付量仅为1.4万辆,同比下跌50%。不仅如此,89.8万元的保时捷Taycan还被降低身价和21.59万元的小米SU7对标。
网友纷纷评论:“当国产自信建立起来后,就没这些品牌什么事了”“唯一的求生策略就是降价”“既然大家不买,我也不买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近日,保时捷被传重新评估其电动计划——到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比达80%,原因是电动汽车在欧洲和美国的普及速度放缓,以及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销量大幅下滑。
欧美市场电动化前景不明朗,保时捷2024年也在中国市场承压。从2021年至2023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新车销量分别为9.57万辆、9.32万辆、7.93万辆,2022年和2023年销量降幅达2.6和14.9个百分点。中国市场成为保时捷在全球范围内唯一下滑的市场。
二、巨头保时捷的问题出在哪了?
近来,保时捷这一国际豪华汽车品牌的在华业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多地保时捷门店相继关闭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保时捷这到底是怎么了?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购买力显著提升,豪车市场一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消费者对豪车的消费心态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力减弱,对高端消费品的购买意愿降低;另一方面,年轻一代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实用性,对豪车的追捧程度不如前代。在这种背景下,保时捷在一些非核心城市的门店关闭现象就显得尤为正常。这些城市的豪车市场需求相对较弱,房租、人力等运营成本却相对较高,导致保时捷门店的经营压力巨大。因此,保时捷选择关闭这些门店,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市场需求更高的城市,以优化经销商网络,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其次,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全面崛起无疑给包括保时捷在内的传统豪车品牌带来了巨大压力。近年来,国产车企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技术突破日新月异。从电池续航里程的大幅提升,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精准优化,再到整车制造工艺的精进,国产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一方面,国产自信的逐步树立使得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认可度与日俱增。曾经,进口豪车凭借品牌历史、国外技术背书占据市场主导,但如今国产新能源汽车以其创新的设计、卓越的性能,让消费者看到了国货的实力。另一方面,国产新能源汽车紧贴国内消费者需求定制产品特性。例如,针对城市通勤拥堵问题,强化自动泊车、拥堵辅助驾驶功能;考虑到国人对车内空间的偏好,加大轴距、优化座舱布局。反观保时捷,虽然品牌底蕴深厚,但在对中国本土需求的响应速度上稍显滞后,这使得其在与国产新能源竞品的市场争夺中渐落下风,市场份额被蚕食,部分门店经营压力增大。
第三,虽然保时捷已经开始涉足新能源领域,并推出了像Taycan这样的纯电动车型,但相较于特斯拉或是一些快速崛起的中国电动车品牌,其市场表现并不突出。一方面是因为保时捷的品牌形象长期建立在高性能内燃机车上,转向新能源意味着要重新塑造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保时捷的新能车产品线还不够丰富,缺乏能够真正打动消费者的“爆品”。此外,高昂的价格也让许多潜在客户望而却步。
第四,长期来看,保时捷若要重回优势地位,沉下心来深度研究中国市场、做出切实改变是关键。要重塑市场调研体系,深入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域市场,了解不同层级消费者的需求变化。针对非核心城市消费者对车辆实用性、性价比的追求,考虑推出定制化配置套餐,在保证品牌品质的前提下,适度降低购车门槛,提升产品性价比。同时,产品研发上,保时捷要注重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这包括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性能,如优化电池管理系统以提高续航里程、缩短充电时间等。在产品设计上,也要更加大胆创新,融合更多的科技元素和中国文化元素,以吸引中国消费者的目光。
因此,保时捷多地关店反映出其在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环境下面临的诸多问题,只有积极应对这些问题,保时捷才有可能在中国市场重新焕发生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