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后,少,才是最高级的养生,也是最清醒的活法。
杜甫诗云:“五十年间似反掌。”
漫漫五十载,汲汲营营,不过弹指一挥间。
曾几何时,总在拼命追逐,想着拥有越多越好。
可年纪渐长,阅历渐深,方知:少则得,多则惑。
五十岁后,少,才是最高级的养生,也是最清醒的活法。
01
食少吃
《素问》有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人到五十,尝过酸甜苦辣,走过雨雪风霜。
此时,难免盼着享受生活,毫无顾忌地满足口腹之欲。
正所谓,能吃是福,一日三餐,好好吃饭,是难得的福气。
但善吃是智,饮食过量过饱,必然会加重肠胃负担,损害身体健康。
食少吃,每顿七分饱,常有三分饥,才是真正的恰到好处,让百病不相袭。
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日常养生只有两条:一是吃少,二是吃营养。
他饮食虽清淡,但营养丰富,尤其喜爱喝粥、面食和蔬果,也从不贪多。
哪怕一辈子没搞过体育锻炼,体重也不过百、不发福,行走步履矫健,安然活到88岁高龄。
理学大师朱熹也说:“节食少病。”
人生下半场,身体无病无灾才是第一位的。
节制自身,规律饮食,少吃多餐,方能远离疾病,益寿延年。
02
话少说
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人到了一定年纪,是要往回收的,于沉默中成长成熟。
毕竟很多时候,随意开口,轻则招惹是非,重则败坏口碑。
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少言寡语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三国时,贾诩活到76岁,保全了家人,是少有得以善终的谋臣。
原因就在于,投诚曹操麾下后,非有必要,他绝不多发一言。
直到曹操一再追问,贾诩才说:“我在想袁绍父子和刘表父子的事。”
贾诩三言两语,借古喻今,既周全了自身,又回答了问题,可谓两全其美。
古语有云:“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多言必失,少说是福,管住自己的嘴,才能走好余生的路。
03
事少管
《弟子规》中说:“不关己,莫闲管。”
红尘俗世,纷纷扰扰,凡事都想干涉插手,只会伤人又累己。
别人的事少管,将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身上,才是最通透的活法。
莫管亲戚的家事,清官难断家务事,你好意关心,往往费力不讨好。
更何况,随意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不是助人为乐,而是越界讨嫌。
莫管朋友的难事,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请收起你的大方。
这不是冷漠,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权衡,顾好自己,才是头等大事。
莫管儿女的私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孙自有儿孙福。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顺其自然,学会放手,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五十岁后,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管好自己,莫管他人,清心自在,轻装前行,方能活得精彩纷呈。
04
心少欲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
放纵自己的贪念欲望,就等于加重内心的枷锁束缚。
可世间万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皆是过眼云烟。
人过五十,看开看淡,减少欲望,才能享受心灵的富足安乐。
钱钟书先生在清华任教时,家中除了简单的桌子和沙发,没有任何家具。
也没有电话、电视、录像机,陈道明在拜访后说:“钱老家中,唯一响的东西是药锅子。”
欲望极简,但灵魂丰盈,先生专心读书写作,与妻女共享天伦。
在他家里,你可以闻到书香,听到平静,看到从容,是无数人羡慕的模样。
有道是:“多欲者累,寡欲者安,无欲则刚。”
大道至简,繁在人心,常知足,心少欲,才是养心之法,善身之道。
05
气少生
常言道:“百病生于气。”
生气,既毁了心情,也伤了身体。
要想幸福安康度过余生,就要控制好情绪,少生无谓的气。
试问,如果不是你的错,你生气,便是拿别人的错惩罚自己。
反之,如果是你自己的错,你又哪来的资格和权利去生气呢?
有人曾写下自己的养生十六字格言,第一句便是:“遇事不怒。”
他待人心胸开阔,遇事态度温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观主义者。
故而即便昼夜操劳,他也活到了83岁的高寿。
老话说得好:“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想开点,看淡点,多微笑,少生气,才是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