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涉嫌违法犯罪
请配合警方调查”
可不要被这些话吓到
这是“冒充公检法”诈骗
典型的来电开场白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
将“冒充公检法”诈骗的黑手
伸向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
他们是怎么操作的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秘他们的套路
真实案例
初中生小李热爱追星
放学之后在家刷短视频
刷到一条称可以添加
“明星迪XX”的视频
她尝试添加好友之后
没想到立马就通过了
小李热情的与“明星姐姐”打招呼
没过几天
小李又收到了“姐姐”发来的消息
并附带两张图片
“姐姐”让小李添加一位“警官”的QQ号
配合调查案件
随后小李按照姐姐的要求
成功添加了该“警官”
“警官”向小李提供了自己的相关证件
称自己是某公职人员
收到举报
小李有“要盗取迪XX账号的嫌疑”
还发来了“公安局调查通知书”
“公职人员”说
小李非法添加明星的QQ号
将会自动扣除
其家长银行账户中的10000元
作为“保证金”
严重情况下家长还会坐牢
小李听到后感到很害怕
询问对方应该如何解决问题
警官语音指示小李
只要小李将钱款转入他发来的“安全账户”
待情况核实后
会将钱款返还
此案件也将不再继续进行追究
小李怕“案件暴露”
于是就乖乖配合“警官”
偷拿老妈手机扫码付款了5000元
之后却被对方拉黑了
小李妈妈知道后赶紧报了警
冒充“公检法”类的诈骗
对于缺乏社会经验
判断力不强的未成年学生来说
杀伤力是极强的
骗子在原有
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手段上
做出改变
不再是单纯地哄骗受害人
将钱转移到“安全账户”
而是利用学生们
警觉性低
防骗意识不强的特点
让他们使用父母的手机
填写相关信息
最终将存款全部转走
让我们看看
这类诈骗的套路
1筛选、引流:不法分子会在某书、某音、某手等热门社交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如免费领卡、领皮肤、游戏装备或明星周边等),引诱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游戏群等。
2恐吓、威胁: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涉世不深且胆小的心理,自称是“警察”“律师”等,用“涉嫌犯罪”“拘留”“坐牢”等进行恐吓、威胁,要求配合调查。
3目标指向家长的手机:通过话术操控,让未成年人偷拿家长手机操作。
4视频通话或远程操作:通过视频连线,在线教未成年人点开付款链接支付、转账、贷款或直接获取手机验证码来进行转账。
提醒
1、公检法机关没有“安全账户”,不会以任何形式和理由让你转账,或是要求你把资金归集到一个账户。
2、公检法机关绝不会采取电话、短信、微信、QQ等形式进行案件办理,任何要求把资金转入指定账户要求开通网银、提供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3、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在首页打开“来电预警”功能,不仅能拦截诈骗电话,还可以查看案例,学习反诈知识,提高反诈能力。
4、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监护,提高未成年反诈意识,引导孩子适度上网,不轻易将支付密码、银行卡密码等告知孩子。如遇到可疑情况,请立即挂断电话并报警,保护个人财产安全。
来源:全民防骗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