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扩大至12类
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2025年,享受以旧换新补贴的家电产品,由去年的8类增加到12类,单件最高可享受销售价格20%的补贴,将每位消费者购买空调产品最多补贴1件增加到3件。
两部门:进一步完善补贴实施细则 加速电动自行车更新换代
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加速推进电动自行车的以旧换新进程。
该通知明确指出,各地区要进一步完善补贴实施细则,优化补贴方式,简化操作流程,加强市场监管,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对个人消费者交售用于报废的老旧电动自行车并换购新车的,给予以旧换新补贴;对交售用于报废的老旧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自行车并换购铅酸蓄电池电动自行车新车的,可适当加大补贴力度。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由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区结合实际合理制定。
两部门: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单台补贴最高1.5万元
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根据新政策,个人消费者在转让登记在本人名下的乘用车并购买新车时,将获得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支持。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单台补贴最高不超过1.5万元,而购买燃油乘用车的单台补贴最高不超过1.3万元。
同时,个人消费者按本通知标准申请补贴,转让的既有乘用车登记在本人名下的时间最迟不得晚于本通知公布之日。汽车置换更新补贴实施细则由各地区按照本通知要求并结合实际合理制定。
两部门:积极支持家装消费品换新
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宣布将积极支持家装消费品的更新换代。此举旨在鼓励个人消费者在旧房装修、厨卫局部改造以及居家适老化改造过程中购置新的物品和材料,并为此提供补贴。
该政策特别强调了对智能家居消费的促进作用,希望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加速智能家居产品的普及和应用。具体的补贴品类、标准、限额及实施方式将由相关部门指导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商务部:2024年新能源汽车购换比例超60%
1月8日,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宣布,自2024年实施“两新”政策以来,我国汽车和家电消费品市场销售呈现积极增长态势。
其中,汽车以旧换新中,新能源汽车的购换比例已超过60%;家电产品以旧换新中,一级能耗产品的销售额占比超过90%;家装厨卫设备换新中,智能家居产品如智能坐便器、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等换新数量超过1000万件。
国家发改委:会严厉打击“先涨价后打折”、骗补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
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宣布,将与各地各部门紧密合作,推进并落实相关政策。赵辰昕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工作重点,旨在规范市场秩序和支持地方积极性。
首先,加快下达支持资金。近期,国家发改委已与财政部共同测算资金需求,并向地方下达了今年第一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同时,设备更新项目的申报工作也已启动,待地方完成申报后将尽快审核并下达资金。这一措施将有助于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释放内需潜力。
其次,加强监督管理。赵辰昕指出,将督促各有关方面严格执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资金管理办法,确保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挤占或挪用,以保证资金真正用于"两新"项目。此外,还将严厉打击"先涨价后打折"、骗补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不断规范市场秩序。这将有助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
最后,持续做好宣传解读。国家发改委将与相关部门合作,指导地方继续解读各项细则,使企业和人民群众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政策内容,享受相关优惠。这将有助于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让更多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受益。
综上所述,国家发展改革委此次政策吹风会释放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政策透明度等积极信号。这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住建部:加强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质量监管
1月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质量监管的通知,要求各地严格依法开工建设,全面加强建设质量管理,加大建设质量监管力度。
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推进城中村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部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为全面加强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质量监督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依法开工建设
(一)强化工程前期手续管理。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工程必须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原则,取得规划、施工许可后方可进行施工。鼓励市场信誉好、综合实力强、技术管理水平高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工程。对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开工建设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二)加强规划和项目选址。坚持以需定建,摸清底数需求,科学确定年度计划、发展规划,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实现“人、房、地、钱”要素联动。各地要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医疗、入学、出行等需要,严格项目选址审查,加强小区和户型设计,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相关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与项目直接相关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通信、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停车库(场)、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要与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同步规划、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三)保证合理工期和造价。各地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建设周期,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不得简化工序、降低质量标准。施工单位投标报价时不得低于工程成本,因工期、材料、工程设备价格变化等原因,需要调整合同价款的,应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给予调整。监理单位要按照派驻人员人工成本合理报价,不得恶意低价竞争。
二、全面加强建设质量管理
(一)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各地要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督促各方切实履责,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单位承担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工程质量首要责任,不得随意压缩合理工期,不得明示或暗示设计、施工单位降低工程质量标准。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工程质量负总责,应健全岗位职责制度,配齐专职质量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和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工程质量承担监理责任,应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严格执行旁站和见证取样等有关规定,严格落实监理报告制度。勘察设计单位应保障勘察设计质量,严格执行抗震设防和建筑节能等强制性标准,根据项目情况优化设计方案,重点加强防治渗漏、串味、隔音差等影响人民群众居住感受的住宅质量多发问题的措施设计,降低工程风险。
(二)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各地要聚焦住宅质量多发问题,督促建设单位开展建材质量信息公示,严控建设过程质量,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竣工验收,将住宅防水、隔音等质量性能作为住宅验收的重要指标,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要督促施工单位强化对预拌混凝土,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重要分部工程和隐蔽工程验收等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因地制宜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科学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提升质量水平。要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落实建设单位委托检测规定,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开展建筑材料质量抽检,对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要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
(三)加强改造项目管理。各地利用存量房源作为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的,要确保存量房源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对城中村改造整治提升,以及拆整结合项目中整治提升部分,涉及住房改造的,要确保改造后的结构安全。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应依法办理规划、建设等审批手续,督促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和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严禁违规加层加盖等行为。涉及房屋拆除的,要督促建设单位严格履行拆除工程备案手续,对未经许可擅自进行拆除作业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要督促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方案实施。
三、加大建设质量监管力度
(一)加强监督检查。各地要将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作为工程质量监管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明确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工程监管重点,重点加强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分户验收和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质量监督。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及时排查整改重大事故隐患,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
(二)完善房屋保修制度。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质量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鼓励建设单位在质量保修期临期半年内,对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和易渗漏部位进行回访普查,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快速闭环处置。有需求的地方可在政府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中探索建立质量保险制度,通过市场化手段创新保障性住房保修模式。
(三)创新监管手段。各地要将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纳入本地工程建设监管平台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互联网+监管”模式和辅助决策机制,实现“智慧”监管。充分运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手段,加大对守信单位政策支持和失信单位的惩戒力度。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发现承诺内容与实际不符的,依法严肃处理。
(四)加强责任追究。各地要建立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管理机制,依法加大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和人员市场清出力度,加大对转包、违法分包等违规企业质量监督检查频次和力度。对存在质量隐患、降低工程建设标准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置,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各地要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要结合实际明确具体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建设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房子。
免表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