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8日上午,徐汇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举行了主题为“聚焦精细化精准化管理,努力打造人民城市建设样板”的专题协商会。市、区十多位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为“建设新徐汇、奋进新征程”贡献智慧力量。

紧抓AI先发优势 激发新质法律服务创新动力

徐汇区作为上海市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阵地,正式颁布了《徐汇区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若干意见 (试行)》,确立了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以及 “模速空间”为核心的政策框架,并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支持政策,涵盖了技术创新、算力资源等多个方面,积极推动大模型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

现下正是人工智能技术首次突破圈层壁垒,为法律服务市场带来颠覆式质变和量变的重要窗口期。把握 AI重塑法律服务的发展机遇,孵化法律科技全场景,一方面可以填补上海法律场景的生态空缺,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上海战略需求,为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上海 “五个中心”等宏观战略,提供全国别、全领域、全流程的法律服务,构建既具备高能级多语言理解能力、又知晓详尽法律专业知识的法律垂类大模型。

市政协委员张宁建议徐汇区积极推动 AI智能经济与法律服务产业的深度融合,依托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等投资平台,率先布局法律科技领域,支持孵化法律服务垂类应用大模型,打造 “国际法律智能服务引领区”。

特别是形成轻重并举的系列类场景解决方案,依托 “上海国际数据港”和 “五个中心”建设的开放创新优势,汇聚国内外海量法律法规、协议合同、案件判决、商贸数据、知识产权等语料数据,打造多维度的法律数据底座,进一步赋能打造精确全面的法律服务场景。

加强居民参与提升共建共治水平,打造人民城市衡复样板

徐汇区有一张耀眼的名片———衡复风貌区,是上海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历史街区,今年国庆假期,仅武康路-安福路街区就吸引了37.1万名游客,实现了风貌保护与社会经济价值的双赢。

然而,衡复风貌区内优秀历史建筑众多,有公寓、花园住宅、简屋、旧式里弄等类型的住宅,面临着风貌保护与满足居民意愿、居民要求与更新实施难以统一的矛盾。作为“网红打卡地”,大量游客的涌入对风貌区的公共设施、交通资源、环境承载等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也给居民带来了困扰。

区政协委员沈叶爽建议,构建统一高效的综合管理体系,运用数字化管理工具,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对建筑修缮、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实现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提供线上预约参观、活动报名、问题反馈等服务平台,确保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引导居民有序参与更新项目,建立 “风貌区社区议事会”,在规划和改造中,特别是在历史建筑修缮、公共空间改造、旅游资源开发、停车管理等的方案制定上,充分听取居民意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让居民成为文化的讲述者,培训社区居民成为风貌区的 “文化导览员”,讲述建筑和社区的历史,让游客感受到 “活的文化”,也激发居民对风貌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衡复风貌区是上海城市历史与现代发展的缩影,也是人民城市理念的具体实践。风貌区的规划建设与升级更新是一项 “绣花式”的工作,需要统筹考虑风貌保护、文化传承、居民需求、旅游开发等多方面因素,精细化精准化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相信在这一理念指引下,衡复风貌区能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城市升级的样板,成为展示人民城市理念的闪亮名片。

用数智优化供给创新 构建徐汇区全链条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是关乎整个社会民生福祉的重大工程,也是贯穿个体生命周期的重要议题。当下,我国已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其中,上海的老龄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甚于全国;而徐汇区老年人群的高龄化程度之深、需求之多元更甚于上海。因此,构建全链条养老服务体系,既全方位、又针对性地满足徐汇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迫在眉睫。

全链条养老服务体系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的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全链条养老服务体系需政府、社会、家庭以及市场化养老服务主体共同参与,以政府主导完善普惠型基本服务供给、以业态融合促进多元化特色服务供给,最终构建出新时代乐享型、一站式的养老服务生态,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需求。

市政协委员顾维建议,综合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智慧养老覆盖度。目前银行已有与养老机构合作建设智慧养老院的成功样本,实现单个养老机构的服务智能化与经营信息化;并以此为基础,可为区级民政部门探索搭建集合辖区内全部养老机构为一体的智慧养老平台,实现区域所有养老机构的服务经营信息化。徐汇的养老服务区级平台可尝试在政府牵头主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金融机构提供资源之下,共同打造类似点评类 APP的养老机构服务平台,集合区域养老机构资源信息、统一管理标准、公开用户评价,为市民提供权威透明、智能便捷的养老机构服务选择渠道。

她还提出,可以尝试更多养老领域异业合作、跨界合作。如面向 C端市民需求,横向融合多元化养老模式需求、纵向打通上下游养老产业链,打破各类服务主体的养老信息“孤岛”、整合平台渠道资源,以一个线上平台或者 APP为服务触点,打造集成养护、诊疗、康复、生活、文旅等服务资源于一体的“一站式”“大养老”服务平台。针对B端企业需求,则可进一步发挥政策引领和金融活水效用,通过数智化的信息共享与资源互通,实现政策精准引导、金融精准扶持,吸引更多养老服务主体积极有序地融入银发经济循环发展链条,共建数字时代下积极型、乐享型的健康老龄社会。

打造无障碍适老化示范,创建城市管理精细化优秀实践区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预计到2025年,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570万。加快上海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提高适老化设施管理服务水平,不仅事关市民宜居安居,也体现城市软实力,对迈向新征程的上海城市现代化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区政协委员钟颖建议:徐汇区聚焦公共建筑适老化环境,打造精细化管理优秀实践区,展现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徐汇标准和示范引领,让老年人共享城市现代化治理成果,助力实现建设全龄友好的无障碍城市环境。

2021年,徐汇区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区,着力打造了以徐家汇商圈、上海市体育馆周边及漕溪北路 “两圈一路”为核心的无障碍设施精品示范区。在新征程,徐汇区在过去工作基础上,应更加凸显人文关怀和城市温度,面对全区 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34.8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数36.71%,老龄化加剧的挑战,再接再厉,应用精细化管理手段,重点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建筑无障碍适老化环境示范项目,结合无障碍环境理念宣传教育、志愿者服务,营造全民参与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社会氛围,传播尊老、爱幼、有爱的人文文化。同时,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研发适老化和无障碍应用程序、智能辅助技术和产品,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结合人文关怀、科技研发和项目实践的优势,推动徐汇适老化产业的培育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