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石永康,1962年生于安徽宿州的一个农民家庭。1980年入伍,被分配到济南军区某装甲师。
那时的我,虽然文化不高,但特别能吃苦,也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军旅生涯。
刚入伍时,我在坦克营二连当装填手。
那会儿部队条件艰苦,夏天训练时汗水浸透了背心,冬天野外驻训,裤腿上的冰棱子能把裤子戳出窟窿。
但没人叫苦,因为我们都懂得,练兵就是练胆魄。
因为吃苦耐劳,又肯动脑筋,1982年我被提拔为班长。
1984年,在一次重大演习中,我所在的班组创造了5分钟内完成战斗装填的纪录,受到了师里的通报表扬。那年年底,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5年,我被评为"全师标兵",还在军区组织的比武中获得了"装甲兵技术能手"称号。当时的营长刘德山经常说:"石永康这小子,基层经验丰富,是个好苗子。"
1986年初,师里开始选拔优秀士兵提干。
按照条件,我的各项表现都符合要求:年龄适中,入党时间够,军事素质过硬。师长在视察时特意点名表扬了我的工作。
然而,就在报名的关键时刻,师政委陈国平却找我谈话:"小石啊,这次提干的事,你先缓一缓。"这个决定让我一时难以接受,整整一个星期,我都吃不好睡不香。
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我调整心态,继续带好班,搞好训练。那段时间,我比以前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每次装甲车机动演练,我都要求全班提前半小时到位检查;每次技术保养,我都带头钻到车底仔细检查。
1986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让我明白了政委的用意。
那天凌晨,突然接到紧急集合令,说是邻近化工厂发生火情,需要装甲部队协助疏散群众。
我和班里的同志刚要往外冲,政委拦住了我:"等等,先说说你的应急预案。"面对这突发情况,我的回答显得有些混乱。
政委却不急不躁,一步步引导我思考:如何判断现场情况?如何组织疏散?如何防止次生灾害?如何确保人员安全?
整整半小时的现场办公,让我意识到自己在临机处置、统筹全局方面还有很大不足。
最终在政委的指导下,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疏散群众300多人,没有发生一起意外。
任务结束后,政委找我谈心:"永康啊,你的技术好,工作也认真,但要当军官,还要有更宽广的视野。
这一年来,我不断观察你的表现,就是要让你在基层多锻炼,把眼界和胸襟都提升上去。"
1987年3月,我如愿通过提干考核。政委亲自为我佩戴军衔时说:"当军官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以后带兵时,要记住,培养干部不能只重一时之用,要为部队储备未来。"
然而,天不遂人愿。1988年底,政委因病倒下了。临终前,他让警卫员带给我一个信封。
信中写道:"永康,当年让你暂缓提干,是因为我看到了你的潜力。一个军官的成长,不在于起点有多高,而在于基础有多牢。这本笔记里有我这些年的心得,希望对你有帮助。"
翻开那本笔记,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
从带兵理念到处事方法,从战术训练到思想工作,政委用他的一生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
1992年,我被提拔为连长,2000年升任营长,2008年担任团参谋长。
每一次晋升,我都会翻开那本已经发黄的笔记本,重温政委的教诲。
2015年退役前,我也给自己带过的兵写了封信:"当军官,既要有真本事,更要有大格局。这是我从政委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如今,我虽然离开了军营,但常常梦见那些峥嵘岁月。
最难忘的,还是政委留下的那本笔记,它不仅改变了我的军旅生涯,更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