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讯(记者 刘姚尧)1月9日,记者从陕西省发改委获悉,2024年以来,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在惠企助企上持续加码发力,不断优化服务措施,提升工作质效,激发企业活力,做好“三篇文章”,助力打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护航企业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做好“修复”文章,守住生态安全底线。按照“环境有价,损害赔偿”的原则,将线索筛查融入日常执法监管、信访投诉查处、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全过程,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进一步拓宽案件线索渠道,对于符合条件的环境违法案件,及时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提高案件办理时效,力争案件结案率100%。2024年以来,共筛查生态赔偿线索10余条,启动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6件,已全部成功磋商结案。

同时,扎实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质量日常考核监督管理工作。第三季度对40个环评机构实行红、黄、蓝、绿赋牌管理,其中属于蓝牌(正常监管)的编制单位38个,黄牌(预警提醒)的编制单位1个,红牌(警告惩戒)的编制单位1个。考核结果表明榆林市绝大部分环评编制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质量良好,符合环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做好“联动”文章,联合化执法形成合力。近期,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和延安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在榆林市清涧县召开了执法联动联席会议。会议围绕清涧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进行交流,并就下一步建立执法联动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机制、案件线索移交和反馈机制、问题溯源协查机制、联合执法机制等方面进行讨论。会后,双方选派执法骨干组成2个联合交叉执法组,分别在榆林市清涧县和延安市延川县、子长市互查,重点对两市地域定位有异议、责任主体不清晰、溯源整治工作信息填报不规范、存在遗漏的排污口进行现场勘查。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市跨区域跨流域的交流合作与执法联动,将协同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做好“惠企”文章,差异化监管促发展。在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同时,坚持把生态环境执法监督与优化营商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坚决做到文明执法、柔性执法,对违法行为轻微的,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截至目前,依法免于行政处罚案件8起。

将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充分发挥排污单位分级分类监管平台智慧监管作用,对辖区企业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管控,激励企业全面提升环保治理标准。经排污单位分级分类监管平台按照评价指标体系自动评价,输出评价结果,并将结果每季度于市生态环境局官网公示,第三季度共将405家企业纳入评价,其中红码企业32家,黄码企业90家,绿码企业283家。通过实现分级分类,精准化环境执法,不断提高执法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