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一篇文章讲的是思维障碍与妄想,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习得性无助。

说到习得性无助,我常常想起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一头大象,在它小的时候就被一条细细的链子拴着。在它小时候,无论如何都无法挣脱这根铁链。等到它长大之后,仍然还是那根小小的铁链,它原本可以轻而易举的扯断铁链。可是这头大象却老老实实的被小小的铁链栓在这里。故事就是故事,如果有人非要抬杠,说一些其他因素。那只能说明他内心的对抗和冲突太激烈了。我们说的是这样一个道理,个体经历连续的挫败情境,就会对这一情境产生习得性无助。他感觉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克服挫折了,所以他放弃努力了。直到后来,哪怕遇到相似的情景,也会引发他内心的无助感。再后来,个体开始逃避普遍具有挑战的情境。说到这里,实际上我们能够用习得性无助来解释一部分躺平在家的人。

现在我们站在习得性无助的视角上,来体验一下他们内心的感受。首先是他们感觉无力极了,感觉自己浑身没有力气,同时感觉自己很疲惫。哪怕一整天什么事情都没做,他们也看上去有气无力的。其次是精神内耗。他们内心每天都上演强烈的冲突。他们感觉自己很无能,很没本事,对自己的生活感到自责。每天维持他们虚弱的自体的,是在游戏、幻想或者短文章中获得的短暂的满足。这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所决定的,当个体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且毫无价值的时候,就会在其他方面迫使个体做出行动。有许多父母会问到我,他们的孩子现在也是变成了这个样子。我感觉一个人只能够有限地影响到他人,而不能决定别人的命运。所以我能够给到他的建议很少。在我看来,只有一个人自愿的想要走出习得性无助,那么我才能够直接的给到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