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小学阶段孩子的教育路径选择常常让家长们陷入两难:是让孩子投身于大量习题的 “题海战术”,还是沉浸于书籍的浩瀚海洋,开启多元阅读之旅?作为智和的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我坚定地站在多阅读这一阵营。
从知识获取层面而言,刷题带来的是短期、碎片化的知识巩固。小学课本知识点相对基础,反复刷题或许能让孩子迅速熟悉课本例题的解题模式,在单元测验、校内小考中斩获不错的分数。例如数学计算题,大量练习能提升计算的速度与准确性;语文生字词默写,多次书写强化记忆,帮助孩子应对字词考查。但这种知识的获取犹如搭建 “空中楼阁”,根基不稳。孩子可能只是机械记忆题型与答案,一旦题目稍有变化,就会陷入困境,缺乏知识迁移与灵活运用的能力。
阅读则是一场深度且持久的知识滋养。孩子阅读科普读物,如《昆虫记》,在法布尔生动笔触下,了解昆虫的习性、生存奥秘,知识涵盖生物、生态等多领域,远超课本单一章节;读历史故事,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知晓朝代更迭、英雄轶事,为日后学习历史课程筑牢兴趣根基与知识储备。阅读中积累的丰富素材,让孩子在写作、口语表达时有话可说,有例可举,知识体系得以全方位构建,如同为成长中的大树培育肥沃土壤。
思维拓展上,刷题易形成定式思维。小学阶段频繁刷题,孩子习惯按既定套路解题,数学应用题认准常见题型解法,语文阅读理解遵循固定答题模板。长此以往,思维被禁锢,创新与批判性思维发展受阻。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规划一次家庭旅行预算、设计校园科技节方案,习惯刷题的孩子往往束手无策,不知从何下手,难以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
阅读却是思维的 “健身房”,每一本书都是一次思维挑战。科幻小说激发孩子对未来世界大胆想象,思索科技伦理;哲学启蒙绘本引导孩子思考人性、善恶、美丑等抽象概念,培养深度思考习惯。阅读过程需孩子自主理解、分析情节、人物关系,在文字海洋畅游时,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创造性悄然提升,为未来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打磨有力武器。
人格塑造方面,刷题的高压环境易让孩子滋生厌学情绪。小学阶段本应是快乐求知时光,过度刷题使孩子课余时间被挤占,面对做不完的习题,易产生疲惫、抵触心理,对学习兴趣渐失。亲子关系也在频繁督促刷题中剑拔弩张,家长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家庭氛围压抑。
而阅读是心灵的慰藉与滋养源泉。亲子共读温馨时刻,孩子感受亲情陪伴,分享阅读感悟,增进情感交流;书中传递的勇敢、善良、坚韧等价值观,如《夏洛的网》中夏洛对朋友无私付出,为孩子人格注入美好品质;在文学名著里领略人性光辉与复杂,促使孩子形成健全人格,涵养同理心,以更包容心态面对世界。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黄金起点,莫让刷题的功利性掩盖阅读的光芒。家长们应多为孩子点亮阅读之灯,让知识、思维与人格在书香中茁壮成长,为孩子一生发展铺就坚实底色。这,才是给予孩子童年最珍贵的礼物。
智和教育深耕家庭教育十余年,帮助父母提高教养认知,提高养育子女的能力,重点解决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厌学辍学、拖拉磨蹭、沉迷网络、自卑抑郁、早恋等心理和行为问题、助力父母从有效沟通、情绪管理、解决冲突等方面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家庭和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