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光年是距离的尺度,并非时间的度量。具体来说,一光年便是光在真空中直线穿行一年所经过的路程。
曾有一段绵长的历史时期,人们普遍认为光的传递是无需耗费时间的。但随着科学的演进,科学家们揭示了光实际上是有一定的速率的,在真空环境下,光的速度大约是每秒钟299,792公里。
光速既然有限,这就意味着我们观察到的万事万物,并非即时的景象,而是它们过去的模样。举例来说,天文学家通过望远镜观测到远在100亿光年之遥的星系,实则是100亿年前的图像,而那个星系在当下很可能已经不复存在。
同理,我们肉眼所见的太阳也并非此刻的太阳,而是8分钟前的太阳状态。如果太阳在此刻突然消失,我们也需等待8分钟后才能目睹这一变化,在此之前,似乎一切都未曾改变。
然而,上述关于光年和时间的界定,皆是站在人类的视角来分析的。也就是说,从人类的视角来看,太阳光抵达地球需要8分钟的时间。
但若我们抛开人类的视角,从宇宙的宏大视角去看待呢?
若从宇宙的角度来看,或者站在光本身的立场来看,光子本体根本就没有时间这一概念。如果光子拥有意识,你无论如何尝试解释时间的概念,它都会感到困惑不解:时间究竟是何物?
这就如同你无法让一个人理解一个不存在的颜色一样!
对光子来说,跨越遥远的距离仅在一刹那之间,因为在其感知中并无时间这一概念,光子的“一瞬间”相当于我们的永恒!
当然,“一瞬间”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这只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取的通俗表达。
实际情况是,光子不费吹灰之力即可达到任何远方的距离,因为光子不存在时间的概念,自然也就无需花费时间。换言之,在光子的世界里,没有过去与未来之分,唯有“当下”,唯有即刻的存在。
实际上,通过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我们也能通俗地理解光子无时间概念这一现象。
狭义相对论提出,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割裂的整体,它们共同构筑了四维的时空结构。当一个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间就会相对变慢,这便是所谓的时间膨胀效应。
当一个物体的速度无限趋近于光速,时间便趋于静止状态。而当速度真正达到光速,时间便不复存在。
实际上,上述说法亦不甚严谨,因为在光速的状态下,并非单纯的“时间静止”,而是时间的不存在。人们平常所讲的“时间静止”仅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对于大众而言,这样的理解并无不妥。
而由于狭义相对论建立在四维时空的基础上,即涉及时间与空间,但一旦达到光速,这两者都不再适用,因此任何物体的速度一旦达到光速,就不能再用狭义相对论来解释了。
换句话说,光速的世界已经超出了狭义相对论所能涵盖的范畴,狭义相对论只适用于低于光速的情况,哪怕速度再接近光速也不例外。
实践已经证明,时间膨胀效应确有其事,然而由于我们日常接触到的速度极其有限,以至于几乎察觉不到时间膨胀效应的存在。
即便达到了第一宇宙速度,即每秒7.9公里,一天的时间也仅被减慢了大约30微秒。但若物体速度达到光速的99.5%,时间膨胀效应就会变得极为显著,可能会膨胀至原来的10倍。这意味着在静止的物体度过10天的同时,那以接近光速移动的物体只过了一天。
物体速度越接近光速,时间膨胀效应就愈加显著。若物体以无限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那么它的一瞬间,便相当于宇宙的永恒!
这便是我之前提到的“光速飞行,时间静止”的通俗理解。当然,这种说法并不严格准确,但我们可以借此来理解。
光就是这样的特殊,实际上,光也颇具“悲壮”,因为自光子诞生的瞬间,它的一生便已定格。光子无法感受到时间流转带来的种种美好,光子的一生仅此一“瞬”,只有“现在”,没有过去与未来!
由于时间和空间是一体的,时间膨胀效应与长度收缩效应会同时发生,这意味着无论距离有多么遥远,在光子看来都如同近在咫尺,换句话说,整个宇宙在光子的眼中都被压缩成了一个极小的点,一个触手可及的点,所有的一切都显得近在咫尺!
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光子并不属于我们所处的四维时空,或者说,光速是进入四维时空的临界值,一旦速度超过光速,就脱离了四维时空的范畴。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时间和空间是万物存在的根本,而光子恰恰缺失了这两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