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一年,中国市场见证了太多意料之外的变化,从小米SU7横空出世,造就出史无前例的流量神话,再到极越、哪吒的一夜崩盘,这些始料未及的冲击,已经扰乱了人们对整个行业发展走势的应有判断。

不只是那些横冲直撞的新势力,人们传统认知中稳如泰山的中国自主汽车集团军们,也同时在被很多未知所裹挟。上汽或许怎么也没有想到,比亚迪可以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实现反超问鼎TOP1,广汽和东风也突然发现,奇瑞竟然一年之内越过自己,连升两级。

而曾经同为自主三强的吉利和长城,一个仍在前三之列,一个却已经垫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种颠覆式的变化,你可以说时势造英雄,也可以说是英雄造时势,但无论成败与否背后都有经验或者教训值得借鉴,也能为他们顺利通关2025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比亚迪与上汽争“榜一”

在我们统计的10家中国汽车集团销量排名中,最为外界关注,也是最有争议的就是比亚迪与上汽集团的“榜一”之争。2025刚开年,比亚迪与上汽便接连发布了2024年的产销快报,其中比亚迪全年销量超过427万辆,同比劲增41.26%,而上汽全年销量则是401.3万辆。

近几个月来,比亚迪连续月销突破50万,已经让人们有所察觉,2024年销量一哥或将易主,但当时还并不能完全确定。因为上汽集团已经在第一的位置上坐了18年,假设2024年上汽还能维持与去年相近的成绩,那么留给比亚迪的就只剩“继续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最终的结果还是让比亚迪得偿所愿。有意思的是,上汽很快又甩出一张全新的销量海报,用放大几倍的字体对“463.9万”的终端交付量划重点,强调自己还是第一。

实际上,上汽产销快报上发布的全年数据是2024年的批发销量,而463.9万的终端交付量其中应该包含了2023年批发给经销商但没来得及交付的部分,所以才顺延到2024年,这样的计算方法虽然有些不好理解,但终归也算是让上汽扳回一筹。

不过,上汽仍需要面对的现实是,比亚迪这个强敌已经兵临城下,这家企业飞涨的销量不仅在于强大的供应链护城河,还印证了市场消费意志转移的客观事实,一个是对新能源的看好,另一个是对国货的无条件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上汽来说,往年一直是靠着合资板块撑门面,所以在2024年合资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自然难以置身事外,其中上汽大众还算保住了颜面,最惨的是上汽通用,去年全年同比暴跌56.54%,直接腰斩。

在主力军失势的情况下,即使上汽的几个自主品牌实现了增长,也难以补齐合资留出来的窟窿。

当然,外界也能感受到上汽上下传递出的动荡。去年以来,上汽密集的人事换防、战略调整、包括与大众延长合作,与华为“建联”,以及营销创新推出一口价等等举措都是肉眼可见,追回第一的决心已经表露无遗。

但是,竞争是相对的,上汽紧锣密鼓促发展的同时,比亚迪还在乘胜追击。所以,2024年关于榜一的争议不会继续,2025年我们会看到一个真正的第一诞生。

奇瑞一鼓作气,反超广汽东风

除了比亚迪之外,奇瑞是本次统计排名中另外一家座次提升两名的企业。2023年奇瑞还在倒数第三,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把广汽和东风甩在了身后,在这一年里,奇瑞做了自己能做的所有努力。

2023年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第一次在奇瑞科技Day上表示:要在新能源上不客气了。

2024年奇瑞新能源板块同比增长了232.7%,达到58.3万辆,除了奇瑞风云、星途、捷途山海这些密集推出新能源车型的本家品牌之外,与华为合作的“智界”更是让奇瑞搭上了新能源市场的快车。根据近日的一组数据,智界R7上市仅100天累计大定便突破58000台,市场对于奇瑞的预期再次被拉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应时势,果断出牌,奇瑞的思路明确也有全力以赴的魄力,它与比亚迪一样,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体现出了民营企业的应变能力与抗压性。相反,这对于一直靠合资品牌冲锋的上汽、广汽和东风来说,成为了一种史无前例的考验。

常言道船大难掉头,习惯了福乐窝里躺平之后,很难在极短的时间里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广汽和东风的销量构成中,合资品牌都基本占到了一半或者一半以上的份额,如果这部分阵地失守,那么需要自主品牌做好支撑动作。

客观的说,广汽和东风都有自己的可圈可点之处。广汽的埃安品牌去年发动新能源攻势,主打物美价廉,埃安V和埃安RT这两款十万级小车也配备了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性价比感人。东风的岚图品牌最近四个月连续破万,发展稳定。

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优势项还不够多,很多时候参与市场竞争更重要的是如何借力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一点,去年其实广汽进行了新尝试,传祺与华为一起打造的1Concept概念车已经亮相,未来还会打造轿车、SUV等新车型,对于广汽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东风的合资品牌东风日产去年也决定牵手华为打造新时代智驾,新的信号释放,意味着还有很多变化正在持续发生。

所以,奇瑞接下来一定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2025年它在集团军里的排位会上调还是下降,是除了榜一之争外,另一件值得关注的事。

吉利和长城,各有各的稳法

大的变化往往更容易被看到,但一些细微的变化也同样值得关注。

比如,吉利的排名向前提了一位,这是连续不断加强作战节奏的结果。去年吉利汽车的新能源板块开始发力,银河E5的爆发式增长成为打出的第一枪,之后开启多米诺骨牌效应,紧随其后的吉利星愿、银河星舰7 EM-i供不应求。

新能源市场的爆款逻辑万变不离其宗,让消费者花最少的钱买最高的配置,用技术创新驱动降本,这是底层思维。

当一款集合了雷神EM-i超级电混、GEA架构、11合1混动电驱、银河Flyme Auto车机等诸多黑科技的新能源车却只喊出了十几万的价格的时候,就没有了能让人拒绝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利汽车的助攻,让外界的聚焦点从领克、极氪又扩大了一些,现在吉利给市场的感受是,这是个宝藏车企,值得好好挖掘。

去年吉利还宣布了一系列整合战略,包括领克与极氪合并,几何与银河合并,都意在聚焦资源,稳健发展。事实上,吉利一直是有节奏性的增长,这在当前跌宕的环境中十分难能可贵,并不是每一家车企都能做到这一点,比如长城。

长城也不能说是不稳定,只不过一直稳定的垫底。2023年长城汽车的销量就是123.07万辆,2024年仅增长了0.2%,完成123.32万辆。

同样曾是位列自主三强的车企,吉利激流勇进,长城却急流勇退,现在除了坦克、长城皮卡两个台柱子之外,从哈弗到欧拉再到魏牌无一不是败笔,更别提已经销声匿迹的高端品牌沙龙。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一直强调,长城追求没有意义的销量,更重视赚钱的能力。的确去年前三季度长城净利润实现了同比翻番,但销量通常是盈利的重要前提,长城汽车的思路会否在市场中得到长久的验证,这里还要打上个问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有不少车企高管表示,2024年远远没到中国市场真正的赛点,至少要到2025年,乃至2026年才能看到最终的趋势和走向。所以可以理解为,2024年的名次只是作为阶段性的参考,今年或者明年还有更多变化正在酝酿中。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有些稳定在前排的企业会掌握一定的主动权,排位靠后的车企唯有自求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