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1月10日电 (记者刘政宁)1月10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召开“川渝法院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5年,双方将健全常态化司法协调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机制、标准化法律适用统一机制、专业化法院人才共育机制、数字化数智法院协同机制,进一步深化司法协作。

发布会上,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海龙发布了《重庆法院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2024年度白皮书》。五年来,重庆法院立足审判执行主责主业,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司法需求,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有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公正高效司法护航“国之大者”

一是设立首个跨省域管辖金融案件的成渝金融法院,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金融中心建设重大战略实施。自成立以来,成渝金融法院累计审结案件24247件,结案标的额530亿余元。二是发挥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在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的司法保障作用。五年来,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累计审结案件112071件,结案标的额574亿余元。三是设立重庆知识产权法庭,累计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4434件,结案标的额约253亿元。四是设立重庆破产法庭,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构建两地破产审判司法协作长效机制。五是发挥环境资源审判服务跨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功能。两地法院共同设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渝司法协作生态保护基地,用法治力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用心用情服务回应“群众关切”

一是跨域诉讼服务从“局部联动”向“全面迭代”转变。践行“如我在诉”理念,升级打造“一件事一次办”普惠型诉讼服务品牌,推行“全岗通”的诉讼服务大厅“一站通办”,诉讼服务接待窗口“一窗通办”,12368热线“一号通办”,网上诉讼服务“一网通办”,车载便民法庭“一车通办”,促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质效持续提升。2024年,重庆法院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诉前调解成功案件53.5万余件,其中涉及四川当事人案件5万余件。二是数字智慧赋能从“全面提速”向“乘势跃升”转变。加快智慧诉服共享、云上法庭共建、智能平台共通。“全渝数智法院TV版”走进四川,服务律师电子送达的“e律达”系统实现两地共享,其中毗邻地区四川律师已注册“e律达”200余人。5G“车载便民法庭”两地累计巡回1.4万次;“法治·渝诉快执”APP试运行以来,登录量已突破120万次,其中四川用户登录超过11万次。重庆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连续7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治蓝皮书。

同心同向协作做实“美美与共”

一是助力跨域司法协同。两地高院共同加强对中、基层人民法院司法协作工作的统筹指导,两地三级法院院长主动带队交流,推动两地法院签订司法协作协议。2024年5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重庆高院牵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5个省区市法院共同签订《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协作“13+2”协议》,并在重庆设立秘书处,创立目前参与法院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区域司法协作机制。二是统一跨域法律适用。建立健全两地法院和各业务条线定期研讨机制,及时交流研判审执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促进裁判尺度“同城标准”。三是规范跨域执行协作。重庆法院创新建成全国首个覆盖省域范围的不动产远程查控系统,实现现状查询、不动产查控线上办理。四是共育跨域法治人才。健全两地法院联合培训、学习及交流任职机制,持续提升干警专业能力和水平。五年来,国家法官学院重庆分院开展联合培训11场,参与培训的两地法院干警1215人次。

据了解,下一步,重庆法院将以“五周年、五机制、五行动”持续深化川渝司法协作,通过联合举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研讨会、联合组织培训班、联合选育典型案例、联合制定统一法律适用的审判业务文件等,以更加优质高效的跨域司法服务,助力优化川渝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