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抗日战争是我国无法抹杀的历史。

我国人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土,不得不依靠劣质的武器和敌人进行战斗,并最终完成了战场局势的逆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眼看在中国战场无法获得优势,便开始转战其他亚洲战场,将目标放在了缅甸等地区。

打算以西南方向作为突破口,向我国发动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保护国土,我国组建了远征军,用血与肉的牺牲获得了胜利。

远征军的惨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的武汉会战后,中国军队用巨大的牺牲,阻止了日本快速进攻的战略,抗日战争进入了僵持阶段。

为此日本不得不转移重点战略目标,并将目标主要放在了缅甸和英属印度区域。

日本之所以这么做有两大目标。

第一点自然是为了各类资源。

日本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少,很难应付长时间的持续战争,

这也是日本为何对中国实行“快速战略”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出现打持久战的状况。

而第二点则是为了从不同方向削弱中国的实力。

滇缅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得到了很多国外的资助,这些东西正是从缅甸地区的滇缅公路运输的。

1940年,日本趁着东亚地区兵力薄弱,快速占领这些地区,直接切断了中越和中缅公路,增加了中国军队抗战的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1941年中国正式组成远征军,出征中缅边境的云南地区,成功保护了我国西南边境安全以及运输渠道的通畅。

但代价是大量战士牺牲,其中有很多战士久久无法回到家乡。

远方的坟墓

远方的坟墓

在远征军中,有一位叫做郑发平的军医,说是军医,其实他还没有顺利毕业。

在进入战场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医学生。

为了报效祖国,他毅然放弃了有大好前途的工作,弃笔从戎,加入远征军,来到了抗日作战的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郑发平虽然没有拿起枪和敌人战斗,但他在自己的战场上也发挥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伤员的时候,他会拼尽全力抢救伤员,每次做完手术都会累到无法站立;

而在没有伤员的时候,他就会免费为当地人看病,因此郑发平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好景不长,随着战线的扩大,他不得不进入前线,就像是当年的白求恩一样,在战场的边缘去救治患者。

他每次做手术的时候,周围全是炮弹和子弹的声音。

这样危险的环境让郑发平随时有可能牺牲,几乎每一天都在和死神“赌博”。

在郑发平二十八岁的那一年,他“输了”。

在一次救治伤员的时候他不幸被流弹击中,在抢救无效后身亡。

在战争时期,一旦有战士牺牲,采取的做法往往是就地进行掩埋,等战争结束后再运回死者的遗骨。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地村民纷纷表示愿意将郑发平的遗骨埋葬在自己的地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决定将郑发平的遗骨埋葬在董接林家的玉米地里,由董接林的父亲来守护这位英雄的墓。

在随后的岁月中,董接林一家人一直都在认真守护这位英雄的墓,一代传一代。

董接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接林的父亲去世后,董接林成为了墓的守护者。

只不过董接林的任务除了守护墓地,还要帮这位英雄找到他的家人,让英雄的遗骨可以回到故乡。

但这件事真的太困难了,因为在那个年代还没有户籍系统和通讯系统,很多士兵的家人只知道他去当兵,却不知道在哪个部队当中,前往了哪个战场。

而且当时的消息十分闭塞,为英雄找家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董接林却从未放弃,从他开始守护这个墓地开始,就一直坚持帮助英雄寻找家人。

虽然一直没有具体的消息,可董接林却坚持去做。

坚持就是胜利,在董接林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帮助董接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在多位网友的努力下,董接林的事情在网络上大肆传播,几乎全网都在帮助这位中国远征军的英雄寻找家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英雄的女儿郑冬香出现了。

英雄回归

英雄回归

在董接林不断寻找英雄后人的同时,郑冬香也在努力的寻找着自己的父亲,可以说这场相遇是两个“老人”多年来共同的坚持。

此时郑冬香已经是一个70多岁白发苍苍的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得知父亲的消息后,郑冬香不顾自己身体的状态,亲身前往父亲的墓前,去迎接自己多年未归的父亲。

其实除了郑发平,这里还埋葬了很多牺牲的英雄,但能够像郑发平一样可以找到后人,回归故乡的少之又少。

因为一些战士在出发前还没有结婚,没有自己的后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他们战死后,极有可能是“绝户”,永远失去了回到故乡的机会,

即使像郑发平这样,在出征前已经结婚生子,想要“回家”同样困难重重。

郑冬香感谢董接林

郑冬香感谢董接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郑冬香得知父亲消息的时候已经70多岁,很难想象如果郑冬香在得到消息之前就已经去世,那么这位英雄是不是永远无法回到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我国在接烈士回家这件事上非常执着,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回一些烈士的遗骸。

但这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战士在死后或许连一个坟墓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是电影《八佰》中所演,战士们身绑炸药包和鬼子拼命的桥段。

这些战士别说是坟墓了,连尸体都找不到,他们所能留下的,也不过是一个名字罢了。

结语

结语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烈士用生命换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在战死之前,并未想过能否魂归故里,他们只想着能否获得战争的胜利。

就像是某个战士所说:“我没有冬天的装备,因为我活不到冬天”,这其实才是当时大多数战士的真实写照。

正因如此,我们才应该让这些烈士有一个回到故乡的机会,

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让他们的遗骨回到家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大家所居住的城市中一定有烈士陵园的存在,而烈士陵园除了起到缅怀先烈的作用,更多的是用来安葬那些“无处可去”的烈士。

毕竟有些烈士,可能所有的亲人都死在了炮火当中。

  •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