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无论是行业的管理规范,还是具体执业风险的规避,还是法律工作和司法现实的需要,律师都在不断向社会、向案件当事人传输一个思想就是,律师代理案件,只是提供法律服务,不能承诺或保证案件未来的司法结果。很多律师视承诺案件结果为执业大忌,屡屡告诫自己和同行者,如果想要长期从事此行业工作,千万不要信口开河,不计后果。
最近,接连爆出两则新闻,都是案件客户要求律师保证案件结果的,否则不予聘请律师,究竟是何以至此呢?
先是,某国企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招录律师的“案件委托邀请函”显示,不仅是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标的额高达200多万元,“诉讼保全、一审、二审”的律师费只给1万元,而且是“取得生效胜诉判决后支付代理费,未胜诉的代理费不再支付。”


要知道,发布这则“邀请函”的,不是一家小企业,而是注册资金数亿元,品牌价值数百亿元的大型国企。犹如某位律师所讲的,近些年企业效益不行,除了不时的传出降薪裁员的消息,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企业的法律实务费用开始。有的企业不是取消了常年法律顾问,就是要求律师提供价格极低乃至无偿的律师法律服务。
然而,在这则“案件委托邀请函”讨论文章的留言区,有律师的留言是,现在这样招录律师的企业,并不在少数,有律师称,自己已经拒绝了类似要求的三四企业。
可有的律师留言则是,“这种情况一般是稳赢,对方跑路的事情,1万也可以做”,还有律师留言,“在看守所等待会见时跟一个同行聊天,他说有个客户询价,几十万的民间借贷,他报价10000元。第二天客户联系他,问2000元能不能代理,有其他人报价800元!我是想半天想不出来,800元怎么办案?”
再有,有律师撰文称,自己遇到一个为“子公司的代理合同纠纷再补充几位律师”的客户,微信聊天中,提出的代理案件条件是,“你要有说服左右法官的能力,你要钱我们要胜诉“,称“99%律师被淘汰”。眼下之意就是,自己的案件,只留给能保证案件胜诉的律师代理。以下图片来自“明律如是说”。


很多律师看到这样气势汹汹和毫无道理的要求,很是气愤,可曾想过,究竟是谁给了当事人如此挑选律师的底气?这可以从深圳律协2024年12月10日发布的一则“执业风险提示函”找到蛛丝马迹、现象先兆。
“有律师反映,近期出现一种专门针对律师行业新型诈骗手法。诈骗分子自称涉及建材或建筑工程等类型案件,涉案金额巨大,可能达到数百万甚至千万元,并提出要求采用全风险代理收费方式,即前期不支付任何费用(由代理方垫付诉讼费等)。在法院受理案件后,诈骗分子会在代理律师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自行撤诉或更改联系方式,向人民法院申请退还诉讼费用。”
通过这则“执业风险提示函”可知,行业内的一些律师,已经在从事着“全风险代理收费方式,即前期不支付任何费用(由律师垫付诉讼费等)”的方式来代理案件。
这不等于变相向当事人保证案件的诉讼结果,或是让当事人相信律师可以低价乃至无偿代理案件吗?再进一步思考的是,律师垫付诉讼费,是合乎行业规定的吗?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承揽案件代理条件?这难道不是不正当竞争吗?
此前,网上就出现过某地律所发给潜在合乎的“律师函”称,该律所由于刚成立,决定打破当地律所法律顾问高收费、先收费的常规,可以前三个月免费、不满意不用再付费,三个月试用期满后,每年只需两万元就可以聘请一位律师执业15年以上的法律顾问。以后要是对顾问律师的服务不满意可以随时退费、随时解除合同。

再看看如今的网上,多少认证名称为某某律所、某某律师采用大数据推送技术给手机用户推动的广告词是,“承接全国各地案件,十万元以上的纠纷,只要六百元”(还有五佰元的)。
那些冠名“资深律师”的直播间里,主播听了连线者说了几句自己的案情后,直接就是答复,“你的案子没问题,我们可以帮你要回款,留下联系方式,我们会有专人联系你的”。
多少律师冠名的社会账号上的常年推荐词是,“要钱难?那是方法不对 !没有欠条、没有转账记录,一样起诉能拿回钱”,还有的是,“不用起诉,三天也能要回钱!”
很多律师称,以上如此广告的其实都是法律公司或是非律师人员冒充的,可真的如此吗?这些广告可都是真人出镜、账号认证过的啊!近日,某地方的“都市报道”发布了一则帮当事人要回律师费的新闻,其中当事人称,之所以信任律师,是相信了其的“要不回不收我一分钱”的保证,结果交了1000元,可案子都没立。记者带着当事人找到了律师,最后退还了1000元律师费。

200万元的案子,只给律师1万元的律师费;找律师开口就是要求律师保证案件胜诉,要求承诺案件败诉了之后如何处理,这些在此前几十年里根本不会出现的场景,为何会屡屡出现?真的如某些人说的,是当事人根本不了解法律行业特点而提出的无理要求吗?还是,某些律师就是正在采用如此“策略”招揽案件。
当一个行业进入到可以随口承诺效果,带来的必然现象是,这个行业已经进入了无序竞争的时期。这不仅将使整个行业遭受到社会性的信任危机,也会让行业内的从业者承揽案件的交易成本倍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