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胖胖。
今天下午呢,胖胖在大号评论区有朋友叫胖胖聊聊最近沸沸扬扬的彩礼问题。
虽然胖胖母胎solo,但对婚姻一直抱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觉得婚姻这个东西,说到底就是个经济账,而人和人的经济观念不同,婚姻就很容易变成一场现实与情感的拉扯战。
像胖胖去年有个朋友,家里条件不错,谈了几年的女朋友,终于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他买了华子茅子去到女方家里,准备商量结婚的事,结果对方父母虽然没有明说,但暗示得很明显:
女方的弟弟也到了结婚的年纪,但没房没车,言外之意就是,能不能一并解决一下?
这就让胖胖有点奇怪。
你结婚是两个人的事,凭什么还得管上你小舅子的房车问题?
如果男方自愿帮衬,那是出于个人主观选择,没问题,但对方家长暗戳戳地暗示,那就变味了。
同年,我这朋友的妹妹结婚,不仅没收彩礼,还倒贴了一块几十万的地作为妹妹的嫁妆。
所以其实吧,彩礼这话题,胖胖是经常性不敢聊,因为怕牵扯到男女对立以及各种骂战。
当然,在胖胖的所见所闻中,婚姻的金钱交换中,不是所有人都站在“传统”那一边。
胖胖觉得,婚姻是一种契约关系,它应该建立在双方的自由意志之上。
而彩礼呢,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它往往变成了“感情谈判桌”上的筹码。
但是,这个契约应该是公平的,而不是让一方无限让步。
婚姻里的经济关系,最核心的矛盾就在于:
到底是“我愿意为你花钱”,还是“你觉得我该花钱”?
最近河南周口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小莉帮忙》栏目报道了一对情侣订婚一年后因经济矛盾分手,男方算了一笔账:
男方在恋爱和订婚过程中花了五十多万,其中光彩礼188000,见面礼11000,加上各种买东西、转账、装修女方家的房子,总共花了514400。
最后两个人感情破裂,女方希望把所有的花销算在男方头上,甚至连日常恋爱支出都要算进来。
胖胖看到这个数字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有点像“金融骗局”吗?
如果婚姻只是两个人的结合,那彩礼应该是一个象征性的礼节,而不是直接变成男方家的经济负担。
如果一段感情最终走向破裂,双方该怎么分清这笔账?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说,恋爱本身就会有花销,这是正常的。
但问题是,如果你在恋爱期间的花销已经超出了合理范围,那就不能再用“正常”来解释了。
如果男方愿意在能力范围内花钱,那是感情投入,没问题。
但如果这笔钱已经到了影响自己生活质量的地步,甚至需要向父母下跪求成,那问题就很大了。
所以呢,胖胖发现了一个问题
彩礼这个问题往往让人情绪激动,因为它触及了人性最本质的两个点——地位与金钱。
在旧时代,女性往往在经济上处于弱势,彩礼就成了一种“嫁妆补偿”,既然你嫁过来,融入了男方家庭,那男方家就得给出足够的经济补偿,以示诚意。
但问题是,现在社会早就不是那种女性必须依附于婚姻的年代了,女性完全可以独立生活,那彩礼的意义就变得模糊了。
于是,它逐渐从“嫁妆补偿”变成了“经济博弈”:
女方家觉得,彩礼是婚姻安全感的保证,如果不给彩礼,那就说明男方不够重视。
男方家觉得,彩礼变成了一场金钱交易,结婚前先砸几十万,婚姻变成了一场昂贵的“入场券”。
于是,婚姻就从“情感结合”变成了“资本运作”。
而且现代婚姻让胖胖觉得可怕的一点是,很多家庭甚至把彩礼当成一种“财富再分配”的手段。
一方的钱,不仅要给到另一方,还要帮衬另一方家里的兄弟姐妹,甚至直接补贴另一方父母的养老问题。
所以,彩礼问题之所以这么难解,一切的一切,就是因为它涉及到了婚姻的本质:
婚姻到底是个人选择,还是家庭联姻?
到底是“我愿意为这段关系投入资源”,还是“我不得不为这段关系支付成本”?
很多彩礼的本质,并不是简单的“男方给女方家一笔钱”这么直白,而是一个涉及到家庭资源再分配、社会规训和传统习俗共同作用的复杂体系。
如果婚姻只是两个人的事情,那彩礼就不应该成为一场交易。
但如果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那彩礼的博弈就不可避免。
所以说,彩礼问题的根源,从来不只是“要不要给钱”这么简单,而是映射着社会运行的深层逻辑。
它是一场无形的价值评估,是关于资源流动的谈判,更是关于“谁该负责”的问题。
婚姻,究竟是两个人的结合,还是两个家庭的联盟?
当婚姻被赋予太多现实意义,甚至成为一种社会保障手段,那它就不再是纯粹的个人选择,而是一场资本运作。
而资本运作的核心是什么?
是利益交换,是成本控制,是风险评估。
于是,“爱情”就成了一种需要用金钱来证明的东西,婚姻成了一种需要用资源来交换的契约,甚至生育也成了一种需要量化成本的投资。
但人的价值,难道真的能被这样衡量吗?
胖胖始终觉得,一个人的价值源自其自由意志——我的选择,我负责。
这个世界上没有“理所当然”的投入,也没有“天经地义”的索取。
你可以愿意为某段关系投入资源,但不能被逼着去支付成本。
这是尊严的问题,也是自由的问题。
更何况,彩礼这套规则到底是为谁服务的?
女性真的需要这笔钱吗?
还是社会需要女性去证明自己值得这笔钱?
甚至更深一层——女性在婚姻中的“价值”为什么要通过一笔彩礼来衡量?
结婚不是商品买卖,生育也不是投资回报。
如果婚姻必须通过一场金钱交易来确保安全感,那这份安全感本身就已经岌岌可危。
哎,胖胖虽说不清楚婚姻,但隐隐约约总有个感觉:
社会在进步,但很多观念却滞后于时代。
我们常常把问题归结到个人身上,把矛盾转嫁给彼此:
男方嫌彩礼贵,女方觉得不给彩礼是不尊重,双方互相指责,最终矛盾变成了一场“性别对立”。
但这真的是性别的问题吗?
还是环境本身没有提供足够的保障,让人们只能依赖传统习俗来构建安全感?
说到底,胖胖是觉得问题不在于彩礼,而在于:
我们这个环境有没有给个体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能够超越这些规则,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人这一生,唯一需要负责的,是自己。
而人所做出的每个选择,都会塑造所谓的生命轨迹。
胖胖始终觉得,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了遵循那些早已过时的规则,而是为了找到自己,并且成为自己。
如果爱需要被定义,包括钱,那它就已经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