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猪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

经常见到的食材之一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

很多家庭都离不开猪肉

近日

有网友向晓生反映

自己在菜场买回来的猪肉“奇形怪状”

网友爆料

今天,卢女士在济川路上的某菜场买了一点儿猪肉(前夹肉),但是他的肥肉好奇怪,居然是大片棉絮状的,提起的时候,挂下来好大一片蕾丝状,洗的时候上面的瘦肉居然被洗的掉下来了一块,搞到现在我都没敢煮。

这正常吗?另外,半年多前在家附近买了块猪肉,煮完满锅都是尿骚味,整的我差不多有半年都没敢买肉,特地跑了这么远过来买,这是要我以后不再吃肉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这位网友的疑问

不少热心群众表示:问题不大

其中有人提出

肥肉部分疑似猪网油

那么

什么是猪网油呢?

猪网油其实是猪的肠系膜,覆盖在猪内脏表面的一层薄膜,含有大量脂肪。它的特点是薄如蝉翼,呈网状,所以得名。在烹饪中常用作包裹食材,比如制作网油鸡、网油卷等,能增加香气和口感。

晓生查询了相关资料

猪肉出现棉絮状肥肉

可能有以下情况:

1. 正常脂肪结构:猪脂肪组织在特定部位(如靠近肌肉纤维处)或切割方式下,脂肪纤维可能呈现松散絮状,属于正常生理结构,烹饪后无异常即可食用。

2. 注水影响:若猪肉注水,水分会破坏脂肪细胞结构,导致脂肪组织松散,呈现类似棉絮的形态,同时肉质感偏软、弹性差。

3. 需警惕的异常情况:极少数因病变或污染导致脂肪形态改变,若伴随异味、肉质发黏,或发现疑似寄生虫(如囊虫病会有白色包囊,与棉絮状有差异),需丢弃并联系相关部门检测。

这边晓生建议观察猪肉是否有正规检疫章,若对肉质存疑,可咨询兽医或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鉴定。

此外

该网友提出的“猪肉有尿骚味”

晓生经过查阅

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01

生猪自身因素

未阉割或阉割不彻底:公猪体内会分泌雄烯酮 ,这是一种雄性激素,闻起来有尿味。未阉割或阉割不彻底的公猪,雄烯酮含量高,会使猪肉在烹饪后散发刺鼻尿骚味。比如一些小规模养殖场,可能因疏忽未对生猪进行阉割处理,导致这类猪肉流入市场。

猪种差异:某些引进的国外猪种,受生长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 ,肉质和气味与常见猪种有别,可能会带有特殊气味。

疾病或亚健康状态:猪肾功能弱或处于亚健康时 ,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无法正常通过肾脏过滤形成尿液排出,在肌肉内积聚,会加重肉的腥臊味。像一些生病猪、过老的种猪,肝脏解毒和肾脏排毒功能弱,体内残存有毒有害物质多,肉味会发腥。

02

饲养相关因素

饲料问题:猪食用含特殊成分的饲料 ,或饲料质量不佳、含有过量抗生素、激素等,可能改变猪肉气味。比如饲料中添加了某些非常规原料,猪摄入后会影响肉质风味。

饮水污染:猪饮用受污染的水 ,有害物质在体内积累,可能影响猪肉气味。

03

屠宰与加工因素

屠宰时膀胱破裂:屠宰过程中,若机械操作失误或人为因素 ,导致猪的膀胱破裂,尿液会污染猪肉。尿液含盐分且渗透性强,会使猪肉带上尿骚味。

加工过程卫生条件差:屠宰、分割等加工环节卫生不达标 ,细菌滋生,可能分解猪肉中的成分产生异味。

04

储存和运输因素

储存条件不当:猪肉在高温环境下储存时间过长 ,或未密封保存,易变质产生异味。比如夏季温度高,若猪肉未妥善冷藏,很快就会出现问题。

运输条件不佳:运输车辆卫生差、温度高、时间长 ,会促使猪肉细菌滋生,尤其是夏天,高温下猪肉极易变质产生尿骚味等异味。

晓生有话说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猪肉作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主角,其安全不仅关乎个人健康,更折射出整个食品产业链的责任。

对消费者而言,选购时务必认准检疫合格标志,仔细观察肉质、气味与储存条件;烹饪前充分清洗处理,高温彻底杀灭潜在风险。对监管部门来说,需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与流通环节抽检,严惩非法添加、违规屠宰等行为,让“问题猪肉”无所遁形。对生产企业而言,应坚守诚信底线,完善质量管控体系,以透明化生产赢得公众信任。

食品安全没有“局外人”。唯有筑牢“从牧场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才能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守护“肉盘子”里的民生答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