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这个日子可不一般,而且民间讲究也是非常的多,比如老话就有4个属相要“躲月”,提醒做三事忌二事,纳祥接平安。清明节躲月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到底需要做哪些事情,要忌讳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干支历来看,清明节当天是干支历的庚辰月癸卯日。它其实也是月份的一个更替,从己卯月到庚辰月,而这种月份的更替,会导致天地磁场紊乱,阴阳能量交锋剧烈,所以也就容易引发“冲煞”,尤其对特定属相之人不利。

因此,民间衍生出“躲月”的习俗,即避开月升后的外出活动,以求平安。按照十二值神的一个说法,清明节当天是青龙当值。躲月就是要避免和值神相冲或者是相害,相刑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值神青龙的日子,按照老辈的说法,需要躲避的属相包括兔、狗、牛和羊,也就是说,在清明节的时候,这4个属相的人,要躲月。

其实这种说法,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流行了,比如《岁时百问》中就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古人将清明视为“阴阳转换”的节点,强调顺应天时以避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躲月,其实值的就是顺应天时。虽然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本质上,就是提醒我们月份的交替,要注意天气的一个变化,以免出现意外。

清明“躲月”做三事

1. 早归家,静心祈福

清明当日午后即可结束扫墓,避免月升后外出。在家焚香静坐或诵读家谱,祈求家族平安。

2. 食用清明时令食补

食用青团(清热解毒)、菠菜(养肝明目)、茯苓糕(健脾祛湿),顺应春季养肝护脾之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悬挂艾草或五帝钱

门前悬挂艾草驱邪,屋内放置五帝钱化解煞气,寓意“挡灾纳吉”。这个也是人们内心的一个愿望,希望可以事事顺遂,安康顺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明“躲月”忌二事

1. 忌夜间外出或登山

月升后磁场最乱,避免独行、夜游或前往偏僻之地,以防“冲撞阴气”。 而且这天本身就是祭祀的日子,也容易受到惊吓,甚至引起意外。

2. 忌争吵斗嘴

清明为祭祖肃穆之日,家庭成员需和睦相处,避免口角引发“破财损运”。尤其是躲月的时候,更是要注意,注意自己的一个言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明“躲月”的现实意义?

清明多雨湿冷,体弱者易受寒或感染疾病,属相禁忌实为对特殊人群的健康提醒。例如,属狗者多为急性子,清明压力大时需注意情绪管理。

此外,“躲月”承载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强调顺应自然规律。通过禁忌与仪式,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平安的祈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记得在白居易《清明夜》云:“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诗中“胧月”就暗含“月晦不显”之意,与“躲月”习俗相呼应,也是在提示人们顺应月相变化以避晦气。

清明“躲月”,既是对传统智慧的传承,亦是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属相相冲者可通过“早归、静心、避争”化解潜在风险,而所有人皆可借此节气调整身心,以平和之态迎接春日生机,最后也能纳祥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