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的印象里,医院可是一个非常赚钱的行业。

只要去一次医院,随便花销就是几百上千元。

不过很少有人会想到,像医院这样的企业也会面临倒闭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2025年的一月份,重庆的一家肿瘤医院正式宣布停业。

这家医院之前的规模相当庞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5年的1月,重庆全域肿瘤医院关门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家医院总投资30亿元,占地28亩,建筑面积达67.5万平方米,规划床位数为2500张。

该医院于2022年6月开始接诊,当时喊出了宏大的口号,计划为2000万群众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不到三年时间,不仅几十亿的资金消耗殆尽,还背负了超过5亿元的债务。

如今,医院已经彻底无法维持运营,大批员工离职,医院也进入了清算程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家医院的起点可以说非常高,有三级专科医院的资质,并且还有国资支持,受到地方政府的重点扶持。

即便如此,它还是没能挺住。

消息传出后,外界都感到十分惊讶,一家医院怎么会倒得这么惨。

它刚起步时,确实声势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资本、国企控股以及地方国资共同出资,将医院落户在重庆万州区。

这是一家定位为首家三级肿瘤专科医院的医疗机构。

整个工程分为两期建设,第一期设置1700张床位,第二期800张,总共2500张床位,规模堪称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擅长的肿瘤治疗外,医院还开设了20个诊疗科室,覆盖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目的是为了方便周边居民就医。

人员方面,从全国各地引进专家,包括北京、江苏和郑州等地的大牌医生,再加上本地的老资历医生,团队实力雄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硬件设施上,医院同样毫不含糊,直接花费6亿元购置质子治疗设备,这种设备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顶尖水平。

它可以精准打击肿瘤细胞,同时医院还投资4.2亿元建设了质子中心。

此外,CT、核磁共振等常规医疗设备一应俱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诊时,医院举办了为期半年的义诊活动,单日接诊人数上千,名声迅速传播开来。

但好景不长,麻烦很快就出现了。

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选址过于偏远。

周围多是工厂和工业园区,居民稀少,距离市区较远,患者前来就诊极为不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方便患者,医院设置了接送点和转诊处,还安排专家轮值。

然而这种做法事与愿违,不仅没有解决患者的困难,反而增加了许多运营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关键的一点是,治疗费用过高。

虽然质子治疗设备先进,但其使用成本极高,每分钟需要花费10万元。

一个疗程下来,患者需要支付30到40万元,而且这些费用不能通过医保报销。

普通患者根本无力承担,而富人则倾向于选择更有名的大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通人付不起钱,有钱人又不愿意跑远路,医院的定位陷入尴尬境地。

资金链早已难以支撑,2024年关闭健康管理中心以节省开支。

但由于运营成本过高,加上过度检查和重复收费被医保部门处罚,医院声誉受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入进不来,支出却不断增加,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医院自然走向倒闭。

他们快速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运营方式有关。

投入30亿元,设备和专家都是顶级配置,但管理却没有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设备性能强大,但维护费用高昂,每次开机都需要精确核算成本。

患者用不起这样的设备,使得这些高端设备几乎无用武之地。

医疗行业投入大且回报周期长,三甲医院通常需要5到10年才能回本,肿瘤专科医院的时间则更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疗行业的起步需要巨大的投入,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

初期回报速度很慢,三甲医院一般要5到10年才能收回成本,肿瘤专科医院所需时间更长。

管理层希望通过高端设备吸引患者,但却忽略了成本控制,步子迈得太大,结果摔得很惨。

除了运营方的问题,患者的选择也让医院陷入了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质子治疗每个疗程需要花费30到40万元,普通患者根本负担不起。

如果有这个经济能力,患者更愿意选择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大医院,认为那里更加可靠。

显然,这家医院试图走高端路线,但缺乏足够的名气,患者并不买账。

普通疾病的治疗费用昂贵,且无法使用医保报销,周边居民更倾向于选择价格实惠的公立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众眼中,私立医院无论是在收费还是医疗水平上,都不如公立医院让人放心。

只有不到16%的人会选择私立医院就医。

全域肿瘤医院既没有公立医院的医保优势,也没有顶级医院的权威地位,导致患者寥寥无几,收入无法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院希望依靠高端设备来撑场面,但患者并不认可,这条路显然行不通。

他们过于依赖设备,这也成为了问题所在。

花费6亿元购买质子治疗设备,搭建4.2亿元的质子中心,虽然技术全球领先,但使用成本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疗程就需要花费三四十万元,即使疗效再好,普通患者也难以承受。

医院寄希望于通过设备吸引患者,但实际使用的人数极少,设备大多时候处于闲置状态。

CT、核磁共振等设备虽然也需要投入资金,但相较于质子设备并不稀奇,周边医院也有类似设备,无法形成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院投入巨资在设备上,希望通过技术打响名气,但却没有考虑到使用人数有限,资金难以回收。

此外,像这种先进的治疗手段并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

患者需要全额自费,即使医院收费高也无可奈何,这也是导致其关门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院开业时有国资背景,但在运营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太多扶持。

这使得医院失去了吸引力。

2024年,医保部门对医院进行处罚,曝光了过度检查和重复收费的行为,进一步削弱了患者的信任。

当前的大环境让民营医院生存变得极其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活下去,对他们来说实在困难重重。

而且这家医院并不是个例。

2024年全国有超过1200家医院破产,其中超过80%是民营医院

医院数量增多,但患者数量并未同步增长,收支难以平衡。

人口减少,小城市的医院尤其艰难,年轻人流向大城市,留下的是老年患者群体,需求相对较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1月至11月期间,共有492件医院破产案件被公开。

连公立医院都难以维持,例如宿迁儿童医院和广州梅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相继关门。

民营医院更是难以为继,完全依赖市场生存,缺乏政府支持,一旦支撑不住就只能倒闭。

重庆这家医院投入30亿元,仅两年半时间便耗尽资金,背负5.19亿元债务,成为这一波倒闭潮中的典型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院倒闭的背后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压力。

过去医院靠国家财政供养,现在补贴减少,导致资金出现重大问题。

设备、人工和药品等方面的开支巨大,收入增长缓慢,迫使医院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立医院有兜底保障,能够勉强维持,而民营医院则完全依赖市场。

如果缺乏客流,就会陷入困境。

医保政策趋严,患者更倾向于选择可以报销更多费用的公立医院。

民营医院收费高且无法使用医保,日子自然不好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口减少,医院数量增加,竞争加剧。

患者流向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几乎没有机会。

行业正在发生变化,高投入低回报成为常态。

如果医院找不到新的发展路径,就只能陆续倒下。

参考信息:东方财富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1深度|民营医院破产了医学界:30亿建肿瘤医院,开诊2年后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