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人生二胎三胎,30年后 ,中国人口将变成7亿,50年后,中国的人口可能会降低至5.8亿。”

2024年12月,郎咸平在一次公开演讲中

对年轻人不愿生的现象,给出了未来危险的后果。

他说年轻人不愿生育,会让中国男性和女性人口,都出现大幅下降。

不管是中国的劳动力,还是中国人未来养老,都会因这种趋势的出现,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中国2023年出生人口,降到902万。

而2024年上半年出生人口,继续下降到443万,预计全年出生人口仅有882万。

中国2024年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18。

而日本的这个数据是1.41,全球的平均数据是2.43。

造成总和生育率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年轻人婚育愿望在不断下降。

2024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343万对,同比大幅下滑13%。

在年轻人婚育意愿下降的同时,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郎咸平演讲时的最新数据,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已经达到21.1%(2.9亿)。

而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突破2.1亿,占总人口15.4%。

中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的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预计。

而深度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首当其冲就是劳动力短缺,和养老金出现缺口。

对于年轻人婚育意愿为什么大幅下降,郎咸平认为主要是三方面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中国的养育成本在不断上涨。

根据《中国生育报告2024》的数据,2024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平均养育成本为68万元。

0-17岁要花去53.8万元,比2022年上升了10.9%。

如果只采用一线城市大厦数据,平均养育成本可能要突破100万。

再一个就是房价和教育的挤压作用。

据调查发现,住房面积和生育率呈正相关,高房价是抑制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教育内卷,导致一个家庭要把30%以上收入用在课外培训,卷到这种程度,让很多年轻人根本不敢生孩子。

而职场歧视和机会成本,进一步降低了年轻人的婚育意愿。

女性生育会造成收入下降20%-30%。三孩政策又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加剧了企业对育龄女性的隐性排斥。

老龄化的养老危机,是生育率降低的后果。

郎咸平认为,如果生育率得不到改善,2075年老年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将飙升至67%,而这一数据的国际警戒线是20%。

真要出现这种情况,现收现付的养老金体系,将难以继续维持下去。

而劳动力短缺会导致GDP年均增速下降1.5个百分点。

尽管政府已经推出了三孩政策,和相关的配套措施,但郎咸平认为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效果有限。

他提到,一线城市公立幼儿园年均费用超过五万,而且还学位紧缺。

这就会加重企业对育龄女性的隐性排斥。

房贷利率下调,也没有根本缓解房价压力。

因而新政并不能改变年轻人对“生育即负债”的普遍认知。

据调查,有70%的年轻人因无力承担生育成本,推迟或放弃了生育。

认为现有政策能显著改善其生育条件年轻人,占比只有12%。

郎咸平特别强调,中国的人口危机存在“未富先老”的特殊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指出,2023年中国人均GDP为1.27万美元,只有日本上世纪90年代水平的三分之一。

而日本生育率从2.0降到1.3,用了30年。

中国生育率从1.6降到1.18,仅仅用了15年时间。

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导致出现劳动力短缺和养老金负担的双杀局面。

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用工缺口持续扩大,2023年制造业平均工资同比上涨12%,而招工难度同比也增加了23%。

而养老金如维持当前的替代率(养老金/退休前工资),2075年社保缴费率将占工资的40%以上,企业和员工都无法承受。

生育率大幅下降,还在加重城乡撕裂。

如今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占比达37%。他们能享受的享受的医疗资源,仅为城市的五分之一。

郎咸平认为,三孩新政和配套措施,存在补贴力度不足、配套服务缺位、职场歧视未解这三大问题。

针对这三个问题,郎咸平也给出了三个改革框架。

他提出,要按生育数量实行阶梯减负;要把0-3岁的孩子,纳入义务教育;要对宣传多子女家庭的影视作品,给与减税的优惠。同时立法禁止婚育歧视广告。

郎咸平还发出警告,未来十年是扭转人口下降趋势的最后窗口期。

到2035年,人口总和生育率如果还低于1.3,人口下降趋势将无法再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