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最近,美国政府再次向全球发布一份出口管控指南,明确提出两条针对中国的规定。第一,任何地方只要使用华为“昇腾”芯片,就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条例。第二,警告公众不要用美国芯片来训练中国AI模型。这份看似普通的技术管控文件,却引发了科技圈一场不小的震动。
为什么美国要这么做?我们又为什么说,这恰恰是中国AI芯片与开源技术崛起的最好证明?
一、美国的“阳谋”:继续垄断AI与芯片核心利润
一直以来,美国靠着芯片设计、制造和AI基础设施,牢牢把控着全球科技产业的利润链条。从NVIDIA的GPU、OpenAI的Token定价,到服务器、云算力,几乎都是美国企业说了算。
前段时间,OpenAI还计划对每一个输出的字符收费,把AI助手的用量彻底变成一门超级赚钱的生意。英伟达靠卖显卡和算力,股价一度冲到153美元,OpenAI靠收Token费率,计划独霸AI应用层市场。美国的算盘很简单:让全世界都依赖他们的算力、模型和服务,利润永远留在自己和盟友手里。
而美国政府,就是这套体系背后的最大保护伞。谁敢挑战,谁就制裁。中兴、华为、寒武纪、飞腾……一个个名字你可能都记得,美国不是没有用过这一套。
二、中国开源力量崛起,打破美国定价权
偏偏,这一次他们碰上了中国开源社区的觉醒。
以DeepSeek、RISC-V、昇腾服务器为代表的开源技术体系,正好对上了美国AI霸权体系的软肋。DeepSeek是开源大语言模型,RISC-V是开源芯片指令集,昇腾是自研AI芯片。它们共同特点就是——不依赖美国封闭技术、不用NVIDIA显卡、不靠OpenAI Token、不受制于美企定价。
DeepSeek发布前,OpenAI的Token价格是高高在上,普通用户用一次都要心疼。但DeepSeek上线后,功能不输,免费开源,直接打破了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甚至迫使OpenAI不得不降价调整订阅方案,英伟达的股价也从高点153美元跌到86美元,蒸发数千亿市值。
更关键的是,DeepSeek跑在华为昇腾服务器上,算力性能足够,成本却更低,再加上RISC-V架构的芯片体系,不仅摆脱了ARM和X86的授权费,还开辟了新一代国产AI算力生态。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新规里点名禁止用美国芯片训练中国AI,甚至“凡是用昇腾芯片都算违反管制”的原因——因为它们知道,自己的技术霸权快保不住了。

三、封锁带来的,其实是自主研发的黄金机遇
历史告诉我们,封锁从来是自主技术进步的催化剂。华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年被美国制裁后,华为手机一度断芯,但短短两年,麒麟芯片重新回归,鸿蒙系统也做出来了。到今天,华为的5G手机已重返市场,甚至不少外媒直言“制裁反而逼出了华为的逆袭”。
AI芯片领域也是一样。美国封锁得越狠,我们反而越清醒,越知道不能寄希望于别人。而开源体系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让全球技术不再只属于某个国家,而是由所有人共同参与、共同进化。
DeepSeek AI模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快速成长出来的。凭借开源开放、灵活适配国产服务器,迅速在国内AI开发者圈里火起来。去年,DeepSeek开源时,一周内Star数突破万级,现在已经成了国内AI开源生态的重要支柱。
而昇腾芯片,依托华为多年来在算力和AI算法优化上的积累,算力表现已经接近甚至超越同规格英伟达GPU,关键是——完全自主可控。
美国再怎么管制,也拦不住我们继续用自己的AI芯片、跑自己的开源模型、发展自己的AI生态。
四、技术阳光化,未来属于多元发展格局
美国这套“定价权+封锁权+控制权”的体系,本质上是想继续通过科技霸权,把全球高端利润都装进自己口袋。但开源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局面。
DeepSeek + RISC-V +昇腾,就是阳光下的AI体系,它不依赖某国闭源标准,不依赖封闭芯片体系,不受限于Token定价,可以自由适配、自由训练、自由部署。真正实现了技术回归用户、回归开发者、回归市场。
这才是未来科技产业最健康的格局——不再是一家独大,而是多元路线、相互竞争,良性循环。
美国越封锁,反而越证明我们路线选对了。
五、结语:我们正在走上正确的路
今天,美国管控指南里点名的,不只是华为昇腾芯片和DeepSeek模型,更是对中国自主AI体系、开源技术生态的恐惧。
这场博弈,不只是企业之间的较量,更是技术话语权和未来产业主导权的竞争。
而我们,正在从“追随者”变成“挑战者”,甚至未来是“引领者”。
所有阻碍,最终都会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垫脚石。正如毛主席所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只要坚持开源开放、自主研发、技术多元,我们终将在AI芯片和大模型时代站稳自己的位置,甚至打破美国科技霸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