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盛这个人,放到中国解放军的历史里,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从红军时期的通信兵,一路干到大军区司令员,经历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功一大堆。1977年被停职审查,1982年被勒令退出现役,还开了党籍,晚年日子过得挺艰难。那么,他后来到底怎么样了?
丁盛,1913年出生在江西于都县,家里穷得叮当响,14岁就跑去当了“红小鬼”,干些送信、跑腿的活儿。1930年,17岁的他正式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入了党。从那时候起,他算是把自己的一辈子都交给军队了。
丁盛从基层干起,当过班长、连指导员,后来升到红二十八军的组织科科长、二团政治委员。长征那会儿,他跟着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吃尽了苦头,但愣是坚持下来了。这段经历对他来说,既是磨砺,也是资本。
到了抗日战争,丁盛被派到山西、河北、察哈尔一带打游击战。黄土岭围歼战和百团大战,他都参加了,表现得很硬气。那时候,他已经是个能带兵打仗的干部了。
解放战争时期,丁盛更上一层楼,干到了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师长。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他带着部队冲锋陷阵,为解放东北和华北出了大力。新中国成立后,他也没闲着,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都有他的身影。
1955年,丁盛被授予少将军衔,算是正式跻身高级将领行列。1968年,他当上广州军区司令员,1973年又调到南京军区当司令员。这两个军区,都是当时中国军事上的重头戏,他能坐上这个位置,说明能力和资历都不差。
简单来说,丁盛这一路走来,战功多、人脉广,履历扎实,从底层士兵到大军区司令员,妥妥的传奇人物。
丁盛的麻烦,主要是从1976年开始的。那一年,全国掀起了政治清算的高潮。作为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没躲过去这场风波。
事情得从1976年8月说起。那时候,丁盛去了一趟上海,在延安饭店跟上海的几个大人物——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聊了一宿。有人后来举报,说他那次密谈里讲了这么一句话:“60军让我最不放心,这个军我根本调不动,几个师摆在无锡、苏州到上海一线,我很担心。”这话被检方抓住,觉得他是在策划武装叛乱站台。
1977年3月24日,华国锋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直接点了丁盛的名,参与了阴谋活动。两天后,3月26日,丁盛就被停职审查了。办公室被封,军装被没收,家人也被赶出军区大院。11月5日,他被隔离关押,家里东西被抄了个底朝天,妻子和孩子只能搬到破平房里住。
审查那几年,丁盛被反复问话。面对指控,他一直觉得自己没干啥亏心事,死咬着不认。但那时候风向不对,谁听他的辩解啊?
1982年7月6日,军事检察院给了个《免予起诉决定书》。结论是:丁盛“已构成策动武装叛乱罪”,但属于“从犯”,就不追究刑事责任了。虽然没坐牢,可惩罚一点没少——退出现役、开除党籍,直接被发配到南昌市老干局的干休所,每月就给150块钱生活费。比起他当司令员时的待遇,这落差不是一般的大。
被开除党籍、退出现役后,丁盛的后半生基本就是跟苦日子和不甘心作斗争。晚年的他,既要面对生活上的窘迫,还要为自己的名声奔走。下面详细说说。
到了南昌干休所,丁盛住的地方又小又破,条件差得要命。150块钱一个月,搁那时候也就能勉强糊口。1984年,他身体开始不行了,去医院路上还摔了一跤。那时候他觉得自己冤得慌,不想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走了,托人给中央发了电报,要求派人听他解释。
中央组织部和中纪委还真派了俩处长过来。丁盛把自己的委屈和反驳都说了,处长们听着挺认真,也记了笔记,但最后就说了一句“会上报”,没啥实质结果。
1984年10月,丁盛被允许回南京看病,但军队医院不让进,只能住铁路医院。医院条件一般,他跟妻子挤在一块儿,日子过得紧巴巴。为了省钱,他坐火车都挑硬卧,身体本来就弱,有次还差点病死在路上。一个曾经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落得这地步,说起来真有点让人唏嘘。
丁盛这人,骨子里挺倔。哪怕日子不好过,他也没放弃为自己正名。1989年,他去深圳女儿家住了段时间。1990年初,又跑去广州,跟老战友和老部下一起写了份《我的申诉》,一条条反驳当年的指控。
1990年5月,他带着妻子去了北京,找中组部、中纪委、军委总政治部反映情况。夏天热得要命,他拄着拐杖跑了好几趟,可各部门都踢皮球,没人给个准信儿。后来他找到老上级聂荣臻的办公室求助,写了个报告让聂转交中央军委。可惜,等了一个多月,还是没动静。

1993年8月,总政治部和总后勤部终于给了点反应,把丁盛的生活费加了50块钱一个月,还让他享受当地退休干部的补贴和医疗待遇。1995年,中纪委和军委纪委商量后,决定把他“收”回军队,广州军区给他安排了一套师职离休干部的房子。房子还行,宽敞亮堂,比南昌那破地方强多了。
在广州干休所,丁盛的生活总算稳定了点。他跟老战友聊聊天、下下棋,回忆回忆打仗的日子,日子过得平静了些。
1998年,老首长黄火青——当年“两案”审判的特别检察厅厅长——建议丁盛再给中央军委写报告,争取平反。丁盛写了份材料,说自己85岁了,右眼瞎了,还有心脏病、甲亢,日子不好过,希望恢复党籍和军籍。报告转上去后,军委说要调查,但一直没下文。
1999年1月,丁盛听说申诉没戏,人也撑不住了。9月25日,他在广州去世,85岁。10月7日,追悼会在黄花岗殡仪馆开了,老战友们来送他,都觉得他走得挺遗憾。
丁盛后来的日子,说白了就是从高位跌到谷底的过程。政治斗争这东西,有时候真不讲道理。

晚年他跑来跑去申诉,能看出来这人心里憋着一股劲儿,不甘心背个莫须有的罪名走。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政治清算完了,上面不松口,他再怎么折腾也没用。生活待遇后来好转了点,可名誉上的东西,到死都没还给他。
从另一个角度看,丁盛这辈子打过那么多硬仗,为国家出了那么多力,结果晚年落得这样,也挺让人感慨的。那时候的历史大环境就这样,不光是他,好多老革命都挨过整。只能说,他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缩影,有功有过,也有冤。
丁盛的故事,讲到这儿就差不多了。从红军通信兵到大军区司令员,他的前半生是真牛。可1977年被停职审查,1982年被退役、开党籍,后半生就全是苦水了。后来他努力申诉,生活稍微改善了点,但终究没等到清白那天。

这事儿让人想想就觉得复杂。历史这玩意儿,有时候真说不清谁对谁错。丁盛算不算冤?从证据上看,当年的指控确实站不住脚。可政治这趟浑水,谁掉进去都得呛几口。他没被判刑,算运气好,但名声和待遇被毁了大半,也够惨的。
希望以后历史能给丁盛这样的老兵一个公正的评价吧。功是功,过是过,别让那些为国家流过血汗的人,到头来还背着骂名走。丁盛走了,他的经历留下来了,值得咱们好好想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