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脑萎缩是一种以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言语不清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缺血、中毒或神经退行性变有关,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中医则将小脑萎缩归为“痿证”“颤证”或“骨繇”(《灵枢·根结》)范畴,认为其病机与“髓海不足,痰瘀阻络”密切相关。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若肾精亏虚,则髓海失养;若脾虚湿盛,痰浊内生,阻滞经络,气血不能上荣于脑,亦可导致小脑功能衰退,出现平衡障碍、动作失调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介绍:
患者,女,52岁,体型偏胖,主诉:
- 近1年来逐渐出现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如醉酒状
- 持物时手部震颤,尤其在精细动作(如写字、拿筷子)时加重
- 伴有头晕、胸闷、肢体沉重、食欲不振、大便黏腻
- 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滑
- 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医辨证分析:
- 痰湿内蕴,阻滞经络
- 患者体型偏胖,舌苔白腻,脉滑,提示痰湿体质。
- 痰湿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肢体沉重、步态不稳。
- 痰湿上蒙清窍,则头晕、胸闷。
- 脾虚湿盛,清阳不升
- 脾主运化,痰湿困脾,导致食欲不振、大便黏腻。
- 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脑窍,加重小脑失养。
- 肝风内动,震颤显现
- 痰湿久蕴,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风内动,故见手部震颤。
治则:化痰祛湿,健脾通络,息风止颤,兼以益肾填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疗方案
方药:
- 化痰祛湿:半夏、白术、茯苓、陈皮、泽泻
- 息风通络:天麻、钩藤、丹参
- 健脾益气:黄芪、党参
- 益肾荣脑:熟地、山茱萸(后期加入)
医嘱:
-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 饮食清淡,忌肥甘厚味
- 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以助气血运行
-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劳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脑萎缩虽属疑难病,但中医通过“化痰祛湿、健脾益肾、通络息风”的综合调理,可有效改善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本案例患者属“痰湿阻络型”,故以化痰为主,后期加强补肾,最终取得良好效果。
若有类似症状,建议尽早中医调理,辨证施治,以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