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为二战以后世界头号大国,甚至在苏联解体之后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一直都有世界警察的“光荣称号”,如同《济公》歌词中所说,哪里不平哪有我。但明眼人都知道,唯有利益才可以驱动美国的军事行动,没有哪一发子弹是白发的,没有哪一枚炮弹是白打的。所以这些年来,美国在国际上名声并不好,尤其是在中东地区。
而美国之所以敢于这么嚣张、肆无忌惮地在全世界大力推进军事行动,毫无忌讳地履行自己世界警察的职责,一般认为,美国的霸权是由三根支柱构成的,那就是军事、科技和美元。二战后,美国通过让石油交易强制和美元挂钩,让美元成为了等同于黄金的世界硬通货,逐渐控制了全世界经济。而科技的发达则在各个方面都稳压其他国家一头,犹如跨代的碾压。而军事则是其恐吓其他国家的利器。
西瓜没有永远都是甜的。随着以中国等为代表的新兴势力的崛起,而美国又逐渐落入固步自封,摊子支大了难以应付的窘境,世界局势在这种一升一落中,正在发生一种悄无声息的逆转。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美国大兵压在国境线欺辱我们的时候,中国人民尚且不惧,何况如今。这个世界也在逐渐告别美利坚、告别美国大兵、告别美元霸权。
基地狂魔与战略收缩
众所周知,美国世界警察的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当今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一共有15个国家拥有海外军事基地。而在这些拥有外海军事的十多个国家中,美国毫无疑问是独霸全球的。根据美国国防部2023年所发布的《基地结构报告》显示,美国在海外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大约750个军事设施,大约17万现役军人常驻海外。
而美国之所以这么做,当然是为了维护他的世界霸权。由于美国相较于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交往,是典型的西方世界中新生儿,所以十六、十七、十八世纪的世界西方殖民浪潮中,美国并没有能够参与其中,甚至自己都是殖民化的产物。而当美国强大之后,就非常急迫地要参与瓜分世界财富。

而要触动既有的利益格局,发生巨大动荡自然是毫无疑问的最好契机。所以,仅在二战期间,美国就在全球建立了2000多个军事设施。二战之后,北约军事同盟结成,美国得以把手伸到欧洲,又通过在日本、韩国等地建立军事基地,强行插手亚洲事务,再后来又通过发动伊拉克等战争,在中东埋下自己的实力。凡此种种,但凡有利益驱动的地方,都有美国大兵的身影。
近年来,美国逐渐呈现了战略收缩之势,正在逐步把自己的美国大兵送回家里。首先从美国自身来说,要支持其如此之大之多的军事基地的摊子,绝对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孙子兵法》中就说,凡用兵之法,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何况要维持全球差不多750多个基地,到到2025年,美国的国防预算已经达到了8950亿美元,占到全球各个国家军费支出的40%以上。
和这个巨大的军费支出相比,美军这些年的提升却又十分有限。说明,这些军费很大一部分都用在维持这些军事基地的开销上了,而并没有主要用在对于军事装备的研发上。而与巨大的军费开支相比,美军这些年的战绩则非常令人侧目。
在阿富汗的战场长达二十年,却最终还是以塔利班的重新掌权,而不得不在一片混乱中撤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实际也没有实现自己最初的战略目标。美国副总统万斯就坦然承认,美国过去的40年之中就没有赢得一场战争。

同时,从外部讲,中国近年来的军事发展异常迅速,尤其是055大驱、还有815A侦查船等海上力量,已经明显超过了美国的水平。而只要一旦中国在六代机的研发上再次超越美国,则几乎就可以下论断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超过了美国。面对这些潜在调整,美军调整战略部署是必要的。
所以,美国大兵首先在一些非核心利益区域进行收缩。2024年,美国首先在非洲地区进行了军事部署的调整,宣布从尼日尔和乍得撤军。实际上,尼日尔和乍得并非什么无关紧要的存在,相反,在非洲的地缘政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于控制西太平洋和西非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对于非洲这种地区,美国也是紧锁咽喉,以所谓反恐的名义,早在2013年,美国就和尼日尔签署了军事协议,并建立了军事基地,在尼日尔的首都尼亚美建立有101空军基地,作为美军在尼日尔的指挥中心,在中部城市阿加德兹还建有201空军基地,耗资超过了1.1亿美元建设,是美国在非洲最大的无人机基地之一。在巅峰时期,美国大兵在尼日尔大约有1000至1100人,包括特种部队、无人机操作员和后勤人员。而尼日尔也是美国在非洲驻军人数最多的国家,约占在非洲总驻军的五分之一。
近年来,一个是美军在当地反恐的实际效果很不理想,恐怖分子反而越反越多。而美国在当地的经济合作模式实际上就是变相的殖民,主要是在当地挖矿,将尼日尔当成了殖民地和原材料产地。
同时,美国大兵在当地的一些不良行为也引发了很多的不满,导致尼日尔民众对美国的反感日益加深。所以最终,美国大兵在2024年7月从首都尼亚美的101空军基地撤出,8月关闭了阿加德兹的201空军基地,驻扎在尼日尔十年之久的美国大兵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在乍得的驻军规模则相对较小,大概在2010年代的初期,也是打着在反恐的旗号,美国在乍得的首都恩贾梅纳附近的 “阿吉・科赛” 空军基地有大约100名的美国大兵的驻军,主要为陆军特种部队,应该是对尼日尔核心驻军的补充。2024 年 4 月,乍得过渡政府质疑美国驻军的合理性,要求美军撤离,随后这部分美国大兵也打道回府了。
结构失衡与美元失势
美国霸权另一根重要支柱则是美元。作为二战之后的超级大国,美元凭借着国家的地位,凭借着在全球贸易结算和各国的央行外汇储备中的地位,成为了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这种世界货币地位一旦形成,实际上也就随之形成了美元对其他国家的单方面的收割。
美国可以利用美元的霸权,按照自身的利益的需求,要么选择“开闸放水”,或者可以“落闸限流”,形成了所谓的“美元潮汐”。当美国需要刺激经济时,就可以大规模降息,同时配合通过超发美元进口商品、投资其他国际的方式来大量输出资本,一张成本只是14美分的百元的美钞,就可以让其他国家实实在在地向美国提供100美元的服务和商品。

而美国需要遏制自身通胀的时候,又可以激进加息,进而导致全球的流动性快速收紧、其他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从而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国家间借贷的清偿债务压力骤增,使得不少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汇率震荡-资本外流-融资成本升高-偿债困难”的困境。美国就在玩弄这种基本的把戏,而在不断地收割全世界的财富、转嫁危机。可以说,全世界苦美元久矣。
在此背景之下,不少国家都奋起反抗,试图对抗美元的霸权地位。而究其原因,也分内外两个方面。从美国自身来说,从宏观的财政危机层面看,巨大的债务压力将美国财政的可持续性严重挤压。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在2023年年底的时候,美国联邦政府的总的债务已经达到了33万亿美元,2024年继续攀升,超过了35万亿美元,占GDP的总量的122.3%,也就是说所发的美债已经超过了美国一年的GDP。最为要命的是,美国似乎并不准备就此停止,还在持续走在增发的路上。
如此之高的债务,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很高,发行债务,实际上就是变相将自己的经济命脉转交到别国手中,一旦国际金融形势恶化,或者有国家企图收拾美国,只需在短期内大量抛售美债即可,其结果就是美债的收益率会飙升,美元的信用就会受损,同时极大冲击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而从外部来看,许多的国家也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使用美元,试图推动本币结算和货币的多元化。
在亚洲地区,中国就一直都在积极地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的进程,主要就是通过和一些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从而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范围。同时推出了人民币原油期货等金融产品,这也是当年美国争夺到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重要手段,所以现在人民币这样做,就可以为全球的石油贸易的结算方式多提供一种选择,以此减轻全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依赖。
除了人民币之外,欧洲的诸多国家也在不断努力。比如俄罗斯和欧洲的国家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的贸易,就在尝试通过卢布或者欧元进行结算,不仅可以降低美元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也是减少对美元依赖的一种尝试。
再比如在拉丁美洲,在拉丁美洲,许多国家也开始反思过度依赖美元的问题,而诸如委内瑞拉等国家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便在积极地寻求使用其他货币进行结算,以减少美国金融制裁对经济的影响。此外,东盟等一些国际组织也一直在探讨如何建立区域货币合作的机制,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增强区域金融稳定性。可以说,只要假以时日,一旦有朝一日美元霸权荡然无存,美国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全面萎靡与霸权旁落
而当军事和美元霸权这两根主要支柱在逐渐弯折的时候,美国的其他一些问题也在不断地暴露,甚至可以说,美国的问题是全方位的,是积重难返的,不是某一个总统简单地认为,发起一场高烈度的贸易战或者关税战就可以彻底解决的。
在治理体系方面,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恶斗已经形成了常态化,两党的极端对立正在无限地撕裂着这个社会。在国会,两党在同一问题上的妥协空间相较于以往大大缩减。2024年,国会在乌克兰援助、边境安全等议题上陷入僵局,长期议而不决,占据少数的众议院共和党中的极端派,为了阻挠民主党通过决议,甚至两次发起罢免议长的动议。

不仅很多方案在国会的通过时间变长,即使通过之后,由于这种极度撕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策连贯执行,比如《芯片与科学法案》虽然得到了通过,但是在通过的两年之后,其中提出的53个半导体项目,只有一半进入施工的阶段。社会极度撕裂的另一个结果,
就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并且持续低迷。而这些问题的缩影,就是2021年的国会山骚乱事件以及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频频发生的暴力事件。仅仅是共和党的特朗普,在竞选演讲期间,就遭遇到了两次没有成功的刺杀,而民主党哈里斯的竞选办公室,实际上也遇到了枪击事件,根据统计,2024年总统竞选期间发生的暴力事件,比2020年增加了40%。

在联邦政府此种背景下,许多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比如贫富分化日益加重,美国基尼系数在2024年的时候已经到了0.485,创下了二战以来的最高值,在美国,最富有的1%的人口掌握着全国38.6%的财富,而最不富有的50%人口则只有2.4%的财富。在2024年全年,美国全国爆发了超过2000次的罢工,涉及到的工人有500万人,同样也是1980年以来的新高。除此之外,种族不平等问题也迟迟难以解决。
不仅如此,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也迟迟得不到解决。长期以来,美国的制造业逐渐衰落,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更是大量外流,在2008年的时候,美国制造业所带来的GDP仅占总量的12%左右,而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进一步下降,已经低于10%了。
制造业的长期缺失,早已导致国内的一些关键供应链已经断裂,同时,由于人力、能源、土地等的成本高昂,熟练的产业工人短缺,官僚程序复杂以及建设需要较长周期等原因,很多美国资本是不愿意投入到制造业中的,尤其是重资产制造业的半导体、电动车等“战投产业”,这些领域的产业链仍然在高度依赖于海外。

应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彻底消融这些结构上的问题坚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除非美国有大毅力来进行结构性彻底改革,而不是靠着简单地关税、造船等浅表化的手段来勉强维持。可以说,天下苦美国久矣,可以预见,告别美国大兵、告别美元霸权、告别美利坚,送美国霸权回家的那天不远了。
3.日媒:特朗普政府正在带领美国走向衰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