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法律服务市场乱象丛生,而法律咨询公司则更是将乱象演绎到了极致。它们以虚假宣传为诱饵,用承诺案件结果和违规风险代理等不正当手段疯狂承揽业务。没有司法局与律协的监管束缚,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公司的胆子大到超乎想象,各种虚假承诺、打包票,即合使面对被判死刑的案件,也敢信誓旦旦地说能捞人。这些法律咨询公司利用监管漏洞,疯狂敛财,它们背后的利益链条究竟有多深?外人不得而知。

面对这些乱象,各地司法行政部门并非无动于衷,也进行了整治行动。可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这些法律咨询公司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在整治中一路高歌猛进,越整治越茂盛,仿佛在公然嘲笑监管的无力。

其中深圳一家叫“圳向未来法律咨询(深圳)有限公司”的法律咨询公司,堪称法律咨询公司里的“佼佼者”,这家公司在2022年成立,100万的认缴资本,是一人独资有限公司,成立时间不足三年,可却在政府法律项目招标中如有神助,短短数月,连续斩获多个政府法律项目,其中两个大单分别高达345万、591.064万元,招采单位是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中标项目为信访投诉专项法律服务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开圳向公司的成长史,其更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资本戏剧。2022年8月,该公司以科技公司身份诞生于深圳罗湖区一间写字楼。近两年时间里,其经营版图庞杂无序,法律咨询从未列入业务范畴,然而2024年4月成为其关键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4月,公司披上“法律咨询”的外衣转型为法律咨询公司。公司前身是“圳向未来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原始经营范围从电子产品销售到园林绿化工程,从办公耗材制造到体育赛事策划,五花八门,与法律服务风马牛不相及。可就在变更名称与经营范围后,它就开始在政府法律服务采购市场上“大杀四方”,中标记录密集爆发。这种精准转型,很难不让人怀疑,这背后是不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对公共财政资源的“精准狩猎”?

一个昨日还在卖电脑、搞绿化的公司,今日摇身一变成为政府高价法律服务的座上宾,如此“华丽转身”,精准得令人目瞪口呆。这究竟是市场的神迹,还是对公共财政的一场精心围猎?

在这场法律服务市场的混乱剧中,到底是谁在为它保驾护航?是监管的漏洞,还是权力的暗箱操作?政府的法律项目本应用纳税人的钱购买专业、可靠的法律服务,如今却被这样一家没有任何法律根基的公司轻易拿下,这是对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深圳共有律师事务所1398家,执业律师共计26983名,这么多专业有经验的律师都接不到这种业务,一家成立才两年多的法律咨询公司中标大量政府法律服务采购项目,如果说里面没有猫腻,鬼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