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网6月11日报道,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于当地时间6月9-10日在伦敦举行,引发全球关注。此次谈判后,中方坦然公布结果,特朗普随即派出三员大将,背后信号值得深入探究。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在会议结束后表示,过去两天,中美双方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就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共识以及日内瓦会谈共识达成了框架。这一成果的公布,彰显了中方在谈判中的积极态度与建设性贡献。中方始终秉持着互利共赢的理念,致力于推动中美经贸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在谈判中展现出高度的原则性与诚意,力求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双方存在的经贸分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资料图)

在此次谈判中,美方派出了强大阵容。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和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组成美方代表团。贝森特在金融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其在国内经济政策制定中扮演关键角色;格里尔长期处理贸易事务,在贸易规则制定与谈判策略上有自己的一套;卢特尼克则对商业领域极为熟悉,掌控着美国商业政策走向。他们的到来,表明美方对此次谈判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美国在经贸问题上试图通过多领域协作,以实现其战略目标。

从谈判焦点来看,稀土问题成为重中之重。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领域占据着无可替代的核心主导地位。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稀土开采量占全球总量比例高达61%,而稀土精炼产能更是达到全球的92%。美国军工等诸多关键产业对中国稀土存在高度依赖。美国试图摆脱这一依赖困境,五角大楼确立了“于2027年达成稀土资源自给自足”的战略目标,特朗普还逼迫泽连斯基签下美乌矿产协议,甚至妄图吞并格陵兰岛以获取稀土资源。但构建完整的稀土供应链,从资源开发到加工产业链形成,至少需要十年以上时间,短期内美国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这也是美国急于在谈判中就稀土问题与中国沟通的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泽连斯基(资料图)

与此同时,美国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问题也是其在谈判中关注的要点。美国一直试图通过谈判等手段,减少与中国的贸易逆差。然而,美国贸易逆差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经济结构、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并非简单通过贸易谈判就能轻易改变。美国过度消费,储蓄率偏低,国内产业结构侧重于服务业,制造业相对薄弱,对进口商品需求旺盛,这些内在因素决定了贸易逆差的持续存在,仅将责任归咎于贸易伙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特朗普派出三员大将背后有着深刻的国内政治经济背景压力。在关税政策方面,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关税暂停期即将结束,可此前关税政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美国经济反而因关税问题遭受冲击。有数据表明,美国部分行业因关税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滑,部分企业甚至被迫减产或转移产能,对美国国内就业和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美国GDP增长出现负增长趋势。在政治层面,特朗普的个人支持率因经济等多方面问题出现下降趋势,其急需在经贸问题上取得成果,以挽回国内民众支持,稳固自身政治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美国的种种举措,中国有着自己的战略布局。在稀土领域,中国实施“战略矿产出口清单”等举措,合理调控稀土出口,保障国家稀土资源安全与产业利益。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产业链合作。例如,中国与东盟等地区在制造业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构建更加多元化、稳定的产业链体系,增强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与话语权,这也为在中美经贸谈判中增加了重要筹码。

展望未来,中美经贸谈判之路注定不会平坦。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复杂性,使得谈判容易受到各方利益集团的干扰。而中国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与公平正义的原则底线方面坚定不移,双方在诸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但不可忽视的是,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存度高,双方都有着缓和紧张局势、推动经贸关系稳定发展的意愿,这为未来的合作提供了一定空间。中美双方需要以此次伦敦谈判为契机,继续保持理性、深入的沟通,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寻求共同利益,妥善解决分歧,推动中美经贸关系重回正轨,为全球经济稳定发展注入积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