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后,吉林市政府及部分大中型国企,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开始陆续兴建和改造越山路、四川路、庆丰、永强、松北、二道江等十多个住宅小区和街坊。这其中位于通潭路以南,松花江以西的广大区域,兴建了二道江住宅小区。在兴建住宅区之前,此处纵贯泡泽、荒草丛生,只有少部分民房和单位建筑错落农田和荒地之间。
之所以这一带被叫作二道江,是因为吉林市的历史上曾有一条近乎平行于松花江的水道,由东莱门外蜿蜒至龙潭山对面。解放前,这条水道已部分干涸,只是在水道的较深处残留有若干水泡子。其中在龙潭山对面的江滩西侧,穿越旧时钱家屯一带的一个泡子水域比较宽广,民间俗称其为二道江。在1978年龙潭大桥建成通车后,通潭路横跨二道江上,一处偏僻的区域于是借通途之利,迎来改变风貌之机。
从1981年开始,吉林铁合金厂、吉林热电厂、吉林铁路局、吉林市房地产管理局等单位开始在二道江区域建设职工住宅小区。1984年,通潭路南侧的通江路向东延伸至松花江江边,二道江一带的环境得到了大力治理,小区建设也进一步加速。据吉林市地方史志记载,到1985年底,各单位在二道江区域建成“6-7层住宅楼54栋,共计162个单元。
在之后的日子里,各单位住宅建设并没有停止,江边一建住宅到二医院之间,荒地、农田、水泡子逐渐消失,代之以住宅楼和铁合金中学、省公交干校等企事业单位。
在1982年左右,我第一次和同学徒步到二道江一带游玩,当时并未看到小区施工的工地,只记得水泡子西侧有很高的荒草。后来,由于我的许多同学住在二道江铁宅,又有发小住在二道江铁合金住宅,2000年之前,常去那边,几乎目睹了那里由荒凉到繁荣的大致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贾大为先生、邴赫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