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询问一位新加坡华人,“如果中美开战,你会支持谁”,

新加坡华人毫不犹豫的表示“自己一定会全力支持美国,并且很反感自己被称为华人,我是新加坡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不少海外华人的真实想法,所以不要把这些华人当做国人来看待,毕竟他们已经放弃了中国国籍,当他们放弃国籍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不是中国人了,你对他的好,他根本不会领情,

过头来,他可能还会嘲笑你,所以对于这些华人不要有太高的要求,更不要期待他们可以支持我们,毕竟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位新加坡华人的表态确实反映了一部分海外华人的立场选择,但这不能代表整体。2024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67%的新加坡居民对中国持正面态度,超过了对美国好感度的比例。这种分化背后有现实因素:新加坡年轻一代在英语主导的教育体系下成长,近半数人连基础中文对话都不太流利,文化纽带自然减弱。

加上当地媒体常聚焦中国的发展难题,久而久之,部分人心理上就觉得跟中国没那么亲近了。

济格局的变化也在悄悄影响态度。新加坡这几年大力投资科技和新能源,像搞制造业人工智能中心、押注氢能源这些动作,让他们的经济结构逐渐摆脱对传统贸易路子的依赖。2023年虽然中新贸易额冲到1100亿美元,但中国在新加坡外贸中的占比其实在缩水。这种调整让一些人觉得,对中国的依赖没那么要紧了。

份认知上更显出复杂。去年新加坡政府曾打算在新生儿出生证上取消父母籍贯栏,结果引发强烈反对,最后不得不恢复这一项。这说明很多新加坡华人依然看重自己的"根"。现任总理黄循财公开强调"永不押注中国衰弱",还推动了30天免签等24项合作,可民间立场和政府步调并不总是一致。

以说,当一个人换了国籍,他的立场和情感重心往往也跟着转向新的家园。国籍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声明,对这部分华人,用国籍来判断立场比用血脉更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