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进中国造船厂,听见的不是机器轰鸣,而是世界经济的心跳声。在这个80%的全球货物靠海运的时代,中国一个国家就占了全球造船市场的半壁江山。
很多人以为,这就是“劳动力便宜”的结果。可真相远比你想的大——背后是一整套工业文明的能力压制,是全球供应链的话语权重构,是现代国家体系的战略调度能力在发挥作用。
所以啊,这事儿,得从那排到了2029年的订单说起……
订单排到2029年,中国人这是“趁火打劫”?
2023年刚过半,中国造船厂的日程表就排到了2029年。不是哪个厂,是一整片海边的工业群体,全在“加班赶工”。

中国手持船舶订单达1.26亿载重吨,占全球总量的55%。新接订单5355万载重吨,占全球67.3%。这不是火一把的问题,是火烧得正旺。
造船圈子有三项看门道的指标:完工量、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中国三项指标都稳居世界第一。不仅“做得快”,更“接得多”,连未来六年的饭碗都端稳了。这不是抢来的,是造出来的。
怎么造的?不是靠一个厂,是靠体系。中国早就完成了船舶设计、核心材料、动力系统、智能配套、交付服务的全链条布局。
江苏、山东、辽宁、浙江几大造船带横亘东西,互为补充。钢材从自有钢厂来,发动机本土配套,智能控制系统也不求人。从龙骨到甲板,95%以上自主解决。

2023年,中国在高技术船型领域也开始压轴登场。新接LNG船订单,中国承包了全球41.9%,稳压韩国。新能源双燃料船、甲醇动力船等新兴品类,中国接单能力持续上升。
以“绿色船舶”著称的中船黄埔文冲,年内交付量已破纪录。

支撑这一切的,是2019年两船重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横空出世,整合原中船重工和中船集团,形成全球最大船舶建造集团,产业、订单、人力、研发一网打尽。
过去是接单慢、设计难、配套弱,如今是一体成型、平台并行、工艺透明。这不是“跑得快”,这是“系统好”。

全球船东不傻。谁能按时交船,谁有成本优势,谁能帮你节能提效,谁就能接下全球航运的舵。中国这一整套,从硬件到交付,一环都不掉。这不是“趁火打劫”,这是“体系压制”。
一艘船能做生意,一整片造船体系,那就是“全球博弈”。轮到下一章,该说说美国了。
美国退出榜单,“造船帝国”为什么倒了?
说起造船,老美当年也是一霸。二战期间,美国一年造上千艘自由轮,把欧洲都“运”活了。可到了2023年,全球前十造船企业,美国连名字都没露个脸。
为啥没了?先看产业本体。美国造船集中在军工领域,主要服务于本国海军。民用商船几乎全靠进口。

比如亨廷顿英戈尔斯、通用动力造船厂,全都只接军舰订单。造条商船?没人做,做了也没人买。
一艘普通油轮,美国建造成本是中国的两倍,工期还更长。钢材贵、人工贵、管理环节臃肿,造船厂变成“财政补贴型单位”,失去市场竞争力。
中方却在2000年以后逆势崛起。特别是扬子江船业集团,从民营起家,靠“自动焊接+图纸AI复核”打出了速度与成本双优势。

他们从2017年起采用自主MES系统,所有流程数据化,不再依赖进口系统。
2018年,中船集团实施“智能化造船”战略,在舟山、广州、江阴三地试点,实现从“纸图时代”向“数字孪生”跨越。这些技术储备,才让中国造船厂能在后疫情时代爆单不崩盘。
美国造船不是被中国“赶下台”,是自己退出了工业赛道。没有配套工业体系、没有工程师传承、没有政策长期支持。一个行业不缺资金,却少了系统和愿景,结果就是慢慢消失。

到2023年,美国连航运主导权都在流失。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船东国,控制全球16.2%的运输能力。而美国呢?退到后台,只剩“采购权”。
中国不靠别人退出,它自己练出来的体系,足够压轴。再说全球贸易,中国造船到底压住了哪些牌?
全球海上货币流,正从中国“船坞”起航
现在全球经济谁说了算?你说美联储,我说海运港口。全球80%的货物靠海运,85%的集装箱产自中国,谁掌握了船坞,谁就有定价权。
中国从造船“工人”变成了“规则制定者”。2023年,中国船东控制力首次超过希腊。

运输能力、船龄结构、船型布局全面领先。这些船去哪了?大多运的是中国制造,也运着“一带一路”的物资网。
中国建船,还建生态。中远、中船、中集三大体系合作,造船的同时,把港口、物流、金融保险一块打包输出。
比如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中国出钱、出船、出系统,现在已是地中海最大航运枢纽。船从中国出,货在那儿转,钱还得回国清算。

绿色转型也不是空喊口号。2022年,中国自主交付全球首艘氨燃料油轮,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2023年首艘甲醇推进集装箱船正式下水,标志着中国船舶已主导绿色船型标准制定。
技术值上是标准。标准之上是外交。中国的船在跑,连带着中国的工程师、零件、管理软件、金融模式都在跑。这才是真正的全球扩展。
2024年开始,全球新造船排产超过80%集中在东亚,中国占了一半还多。等于说,世界造船的“地图”,已经被悄悄改了底色。
造船,早就不是造几块铁的事儿。它是全球秩序的铆钉,是海上版图的笔锋,是下一个十年的走向符号。
参考资料:
【中国那些事儿】港媒:从集装箱到供应链 中国航运对全球至关重要.中国日报.2021-11-12.
海运成为国际贸易的支柱 全球80%贸易货物通过海路运输.联合国.2025-04-23..
“登顶”全球最大船东国 我国离航运强国还有多远?.经济参考网.2023-11-21.
携手推动全球贸易大船破浪前行.中华航运.2025-03-26.
中国船舶主导全球造船界“超级重组” 在手订单已排至2029年.中国经营报.2025-05-23.
造船大国迈向造船强国.新华网.2023-10-11.
鱼眼·观察丨中美造船业博弈:中国以体系韧性不断突破“天花板”重构全球格局.羊城派.2025-03-24.
延续强劲发展势头 全球造船格局加速重构.中国工业报.2025-02-20.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