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帕金森这些年,试过的药方一箩筐,到底哪个才是救命稻草?
合适的药,就像量身定制的钥匙,能打开病痛的枷锁。而这钥匙,藏在方与症的契合里。
震颤、僵直,在中医眼中,是肝肾亏虚、气血不畅在作祟。西医聚焦神经病变,中医却从整体失衡里找根源。
历经五年摸索,终得七味良药配伍!

正文:
先说病机
中医视阴阳平衡为健康根基。
帕金森发病多因阴虚阳亢,扰动筋脉引发震颤。
气血不畅亦是关键,气不运血、血不濡筋,导致肢体僵硬迟缓。
中老年人肝肾易亏,肾不养髓、肝不濡筋,使筋脉失养拘急;加之肝肾同源,一虚则累及另一方,加剧颤抖与运动障碍。
结合病机,一副配伍严谨、兼顾标本的七味良方应运而生。
七味良药
熟地黄 15 克、白芍 12 克、天麻 10 克、钩藤 10 克、
黄芪 15 克、当归 10 克、炙甘草 6 克。(个人方剂,仅供参考)
方中熟地黄为君,其性甘温,专入肝肾经,以 15 克剂量大补真阴、填精益髓,直击帕金森肝肾亏虚的核心病因,为后续治疗筑牢根基。
白芍为臣,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辅助熟地黄濡养筋脉;天麻、钩藤平肝息风,减轻震颤;黄芪配当归补气养血,改善气血运行。多药协同,从不同角度缓解肢体僵硬、颤抖等症状。
炙甘草调和诸药,缓和各药性味差异,使君臣佐药相辅相成。同时发挥益气补中作用,助力全方发挥补益肝肾、息风止颤的综合疗效,确保药效平稳持久。

以七味良方为基,结合调养
轻症:2 - 3 个月一阶段,停药 5 - 7 天防耐药,调脾胃补气血,先改善睡眠食欲,再缓僵颤。
中症:3 - 4 个月一疗程,停药休整 5 - 7 天,持续用药并重情志调节,气血恢复后改善睡眠、食欲,提升肢体协调性,缓解行动迟缓。
重症:4 - 6 个月一周期,间隔 5 - 7 天调整,谨慎用七味良方,结合功法食补改善内环境,减轻僵颤,增强自理能力。
服用该七味良方需重视个体差异
辨证用药是关键,阴虚火旺者宜减熟地黄用量并配伍清热滋阴药,阳虚者可增黄芪温阳,痰湿重的患者需加用健脾祛湿药材。
中西药联用时,要警惕药物相互作用,如黄芪与降压药、当归与抗凝血药同服时需谨慎,务必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服药期间应忌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此外,孕妇、哺乳期女性、药材过敏者禁用此方;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慎用;疾病急性发作期或伴有严重并发症者,应先处理急症,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使用。

最后:
看似是治疗帕金森的中医方,实则是重塑生命的平衡之道。中医将人体视为小宇宙,通过艾灸温通经络、方药调和气血,调理的不只是可能发病的隐患,更是整个人体的阴阳平衡。气机顺畅了,不仅能抵御帕金森病的侵袭,连日常的疲惫感都会消散,整个人的精气神都焕然一新。
许多坚持中医的人都说,不仅降低了患病风险,生活的焦虑感也少了,身体愈发轻盈,情绪也更加从容平和。这便是中医的神奇之处,看似在防疾病,实则在调身心。
记住:防病虽早,贵在坚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