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们测试过鑫谷的KE-1300P数字化电源,这块电源现在也一直作为我们的测试机使用,为我们防烧RTX 5090做出重大贡献(x。之前就说过,鑫谷正在主推数字化电源设计。那么今天更入门的数字化电源来了,而且还是主打中端的数字化电源。

——鑫谷 数智 DM-850G 850W
优点(√):
1.金牌转化效率
2.接口盲插设计
3.支持数字监控软件
缺点(×):
1.暂无其余瓦数选择
价格:
499
鑫谷的数字化电源等级
目前鑫谷对自己的数字化电源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灵耀,灵眸以及灵启。在上一次测试过支持主动电压调节与监控的昆仑 KE-1300P 就属于高端的灵耀级别。而本次测试的数智系列则属于灵眸级别,这个级别的特点在于数字化电路能参与电路调节,但相比之下不会太细腻。
外观一览

鑫谷 数智 DM-850G(以下简称DM850G)的配件如图。整体的包装依旧是鑫谷特色的泡沫与布袋包裹。


配套的电源线如上。线材的数量肯定谈不上丰富,但在够用方面绝对没问题。主板接线拆分为12+16Pin接口更易插拔,配套了3个6+2Pin 显卡接口,2个4+4Pin CPU接口以及一条16Pin接口。所有线材支持盲插设计,也既CPU/PCIE/SATA等线材接口都相同支持盲插。不过线材里面没有配套以前的老FDD接口,大概也是考虑到新机子已经不太可能用这些接口了吧。

电源输出参数方面,单路12V最高输出840W;5V+3.3V的电路主要负责主板芯片供电、或者启动信号等基础设备的供电,所以额定组合功率只有103W,这个规格应付RTX 5080+旗舰CPU刚刚好。

电源的侧面贴用010101拉花代指自己是数字化电源,说实话有种理工男的美,虽然美学上不好看,不过我可以接受。

因为850W功率不算太高,所以接口就没必要换C20了。后面的按钮只保留了一个开关,因为其他功能都已经集成到了软件里,不再需要手动按了。

DM850G采用全模组设计,共计提供1套主板接口,1套16Pin以及6个盲插通用接口。和线材一一对应,正好插满,满足强迫症。USB串口单独拎出来,鑫谷在DM850G上引入了一颗纳芯微NS1822N1D隔离芯片,避免电源问题直接打坏主板。

DM850G通过把DC模块集成在模组上,电源的体积做小很多。电源尺寸减小到125*150*86mm,比标准的ATX电源还小一点,在一些ITX机箱或者显卡尾巴与电源冲突的机箱中里能挤出更多空间。要知道SFX-L电源也就125*125*63.5mm。我开始更期待这个电源压缩到SFX会有什么表现。
拆解一览

DM850G的拆解如图。
整体设计

红色部分为高压输入段。蓝色部分为低压输出段。黄色部分为数字芯片板。


电源依旧配备应有的EMI部件为电路增加电流抗性。主电容为两颗尼吉康CE Cap并联,规格450V/330μF/105℃。灵眸系列的电源在电源环路控制参与深度较低(MCU算率受限),实现多段式PFC电压调节和高精度输出电压补偿,监控数字化核心体验仍然保留,因此在电路设计上采用的是传统电路+外挂双MCU的设计。

高压端完成基本的电路过滤与转换后,就可以交给转换器进行电路转换,而此时数字芯片也将对电路监控。

高压段采用一块独龙冰酷散热片,横穿整个电源为必要转换电路提供散热。

主控制芯片为国民技术Nation N32G430,这是一颗32位MCU,支持160DMIPS+64KB。负责监控电源各项参数信息与部分功能的实时调节。PWM芯片为CM6901。

低压段仍旧采用DC-DC电路,同步整流采用4颗平伟实业的PWC012N04ES 1.2mΩ 低阻 MosFET。DC-DC段电路整合至输出面板,所以才让电源的尺寸进一步缩小,还进一步降低了波纹。

风扇尺寸为标准的12cm风扇,规格为12V 0.2A,4Pin接口支持智能控速。
上机测试
测试平台
CPU:Intel Core i9-14900K
主板:华硕 ROG MAXIMUS Z790-E GAMING
内存:光威 龙武 RGB 24Gx2 DDR5 6400(M-die)
显卡:七彩虹 iGame RTX 5080 水神 OC
主硬盘:达墨 水瓶座 2T
散热:鑫谷 昆仑MU-360 ARGB
系统版本: Windows 11 24H2
烤鸡软件 :OCCT 电源烤机 25分钟
环境温度:31℃

光威M-die内存。

选用的散热为 鑫谷 昆仑MU-360 ARGB,自带显示器。
软件界面

DM850G在HiMOS配套软件中可以识别,不过左上角的识别型号没有打上,直接是Digital PSU,鑫谷可以考虑修复一下这个Bug。可以看到有了这个软件,包括序列号和保修都可以识别。
待机状态




在自动模式待机的状态下,风扇会默认停转,此时最高温度是低压区域,毕竟这个区域没有散热覆盖。

不过预览区域还是用着KE-1300P的预览图,要不再同样修复一下?
负载测试
虽然说DM850G的定位低一个等级,但其数字化电路同样参与了环路控制。借助PWM+MCU读取输出电压和电流等参数。再结合MCU运算,积极实现较为精准的输出电压精度,实现更小的偏离值。当然相比之下并没有KE 1300P这种有DSP参与数字化那么细腻。所以我倒不太苛刻要求它的调节表现。当然这也怪我没有好的设备测量波纹之类的表现,具体参考官网,基本都是优秀。所以还是按以前一样看看压降等表现性能吧。


(左负载前,右CPU负载后)
单烤FPU的情况下,HiMOS上显示完全没有压降,取8Pin电源的正负检测,电压从12.10V下降到12.08V。很有意思,虽然没有DSP数字控制,但是在MCU的监控和参与下对电压的调节能力也并不差。对比传统模拟电路已经表现好太多了。

让显卡和CPU双烤,此时HiMOS检测功耗达到752W,CPU 8Pin回升至12.10V。

此时显卡检测12V输入维持11.9V(PCIE)与11.8V(16Pin),显卡Pin偏低是没想到的,即使加上了这么高的负载。

此时低压自动下温度提升到了81.8℃,风扇转速上升到1590RPM。我试了一下切换别的模式,温度一旦超过82℃就马上拉高转速,看来82℃就是电源的TJMAX。

切换至超频模式后,风扇转速并没有提升,看来还是走PWM的方式控制风扇。

通过手动切换自定义模式拉到最高转速,此时风扇转速达到2070RPM,低压段下降到77.9℃。放到机箱里估计还会更高。所以真要RTX 5080+高端CPU满载,真的就是刚刚好。
总结
之前KE-1300P评测的时候,我就说期待入门一点的数字化电源的表现。说实话,499的价格+对比现有市场没有新意的电源表现,DM850G打开了一条全新的赛道。要知道同价位,都见不到这个尺寸和设计的电源。
在我看来,以前堆效率的时代大概率是过去了,追求更精致与数字化的设计思路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一切还得看ATX的标准制订。希望鑫谷能把DM系列继续拓展一下,毕竟小主机大部分都是5060,5070这种650-750W的配置呢。
买电脑讨论群:386615430
电脑吧评测室二手群:829132489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