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尚芭莎
一、奢侈品的破圈实验
作为奢侈品金字塔顶端的王者,爱马仕(Hermès)以鳄鱼皮、小牛皮等真皮制品闻名,曾让无数人甘愿为一只手工缝制的铂金包等待数年。然而,2021年其与加州生物技术公司MycoWorks合作推出的“蘑菇菌丝体皮革”包款(Sylvania)却引发热议,这款采用菌丝发酵技术制成的面料,外观与触感近似真皮,但生产周期更短且无需屠宰动物。
无独有偶,LVMH集团(旗下LV、Dior)与Gucci母公司开云(Kering)也纷纷投资类似技术。开云甚至设立材料创新实验室,目标在今年用生物基材料替代半数传统皮革。
而中国科研团队,如温州同赢科技早在2018年便着手研发“耐络皮”(耐络面料)——一种高性能仿皮材料,发泡剂采用了天然植物提取物,根据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到的信息,其抗剥离性超越真皮,且拥有比真皮更软的触感,而这次由中国企业全面掌握生产研发。
尽管真皮制品依旧是这些奢侈品牌的主流产品,如此转向明显的实验,也标志着这些百年品牌向非传统皮革敞开了大门。
二、市场与生态的双重博弈
1.消费者会买单吗?
2023年,贝恩咨询在面向全球23000多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消费者愿意平均支付12%的溢价,以减少环境影响;然而受访企业表示,平均为可持续性产品收取28%的溢价,这远高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水平。
爱马仕的菌丝包定价仍高达4000美元(约合人民币2.9万元),与入门级真皮产品持平,同时柔软、抗撕裂性能相较于传统真皮却尚有追赶空间,这似乎暗示奢侈品牌试图将“环保”塑造成新溢价标签。

图 1爱马仕菌丝皮包(图片源自网络)
2.皮革产业会出现哪些影响?
传统皮革行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14%(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而菌丝体培育的碳排放仅为真皮的零头。若奢侈品牌全面转向生物基材料,或将倒逼上游牧场、屠宰业转型,但短期内真皮供应链仍难被完全替代。
3.中国技术带来哪些新机遇?
中国团队研发的耐络皮可应用于汽车内饰、家具等领域。若与奢侈品牌合作,或可打破欧美在高端仿皮材料上的垄断。

图 2耐络皮与传统仿皮外观对比(质感、纹理、光泽)
行业分析师指出,耐络皮这类材料解决了“规模化生产”与“奢侈品级质感”的平衡问题,或使未来奢侈品面料采购更倾向中国供应商。
那么未来,真皮会消失吗?
答案很可能是共存。
在环保法规趋严(如欧盟2023年起限制部分动物皮草贸易)与新世代消费伦理的双重催化下(当然最重要的依旧是使用体验),传统真皮或许将逐渐退守为小众奢侈品,而生物基材料或许成为主流市场选择,但真皮的稀缺性以及历史文化价值,使其在奢侈品市场依旧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这场变革的走向这不仅关乎一个包的材质,更是整个消费社会价值取向的重构,而我们将密切期待。
热门跟贴